1月12日,在中國固態白酒原酒產業2016年工作會議上,中國酒業協會固態白酒原酒委員會(以下簡稱原酒委員會)理事長、原酒基金董事長謝明就原酒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原酒基金業務模式及優勢等做詳細介紹,并和與會嘉賓廣泛討論。
原酒委員會工作分五步走
謝明表示,在2016年原酒委員會的運作思路為:
一、聯合政府、金融機構、原酒企業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四川發展純糧原酒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原酒基金)。據悉,原酒基金由瀘州市人民政府與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興業銀行共同出資,采用“有限合伙制”原則組建,原酒基金總規模30.15億元,其中基金首期出資14.07億元,二期出資16.08億元,原酒基金存續期限7年,其中5年為基金運營期,2年為基金退出期;
二、用金融手段幫助中小型企業按標準來規范生產,在升級中獲得提升;
三、建立質量溯源體系,滿足消費者升級需求,并由酒檢中心出具溯源報告;
四、強化原產地概念,打造中國優質原酒原產地品牌;
五、向固態原酒生產企業提供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幫扶,實現上下游一站式服務。
原酒基金具備三大優勢
據謝明介紹,原酒基金具備三大優勢:第一,是按標準執行,具備客觀性;第二,具備極強的資源整合能力;第三,具備較高的金融服務能力。
原酒基金運營按四大板塊部署
謝明進一步闡述了原酒基金的四大業務板塊,即原酒收儲與銷售、白酒金融、原酒交易平臺、技術服務。 其中,針對原酒的收儲與銷售,他提出原酒基金將推行準入制度:“我們的目的是做大做強固態原酒產業,所以資源會更加傾向于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據悉,進入原酒基金的企業,首先是具備一定規模、資質和信用的固態原酒企業;其次是要通過國家酒檢中心和基金30多人技術團隊的雙重質量審定。對于以調味酒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將優先享受原酒基金的各項服務。記者獲悉,目前,四川瀘州80%的調味酒企業已經納入了原酒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