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進入2016年,許多經銷商表示,到了“硝煙彌漫”的年終銷售旺季,面對眾酒企先后拋出的優厚銷售政策,還有來自終端消費高峰的商機誘惑,自己愈發“力不從心了、錢不夠用了”,為何會出現年底資金緊缺的現象?年終“錢關”又該如何渡過呢?
年終“錢關”因何而起?
第一,是酒企、廠家對經銷商資源的搶占,為了打壓競爭對手,各酒企廠家會想盡辦法搶占經銷商的現金和倉庫,使得其倉庫里堆滿自己的“產品”;
第二,經銷商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特別是到年底旺季,節假日繁多,都會被終端零售商擠壓諸多名目的費用,甚至拖欠貨款,許多資金被占用;
第三,在市場利益的誘惑和風險并存的環境下,如果“投資”選擇出錯、消化不力,產品出現滯銷或發生其他中不可預估的影響,造成壓款壓貨。一旦資金周轉嚴重出現停滯甚至被凍結,危機便會隨之而來。
經銷商:管好你的錢袋子
市場博弈,斗勇更斗智。對于規模較小、資金有限的一些經銷商來說,面對種種優厚政策的“誘惑”,也想搭上順風車,無奈囊周羞澀,只能望洋興嘆。如何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無限的收益工作中?已是中小經銷商心中的痛!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痛點?
首先,產品的表現將直接影響到經銷商的市場運作。產品市場表現好、消化周期短,能保證資金的迅速回籠,進而投入到下一周期的“資本運作”。而一旦投入不被看好的產品,導致產品積壓、資金被占用,就會引起資金鏈斷裂。所以在引進經營產品時,要充分考察和評估其發展前景,減少產品引進失誤。產品定位、質量、價格、售后服務、促銷與渠道政策等都應成為經銷商在考慮投入時的重要因素;
其次,與零售終端合作的過程中,實力強大或者經銷強勢品牌的經銷商自然會有各種優勢。經銷商自身的實力的表現包括市場地位、談判能力、營銷能力、融資能力,但根本上還是要結合自身產品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渠道模式。善于利用自己的談判能力,表明自身和產品的優勢,給零售終端以信心、誘惑,迫使對方在入場費和其他費用方面做出讓步。并做好終端的維護與客情工作,結合消費旺季合作開展促銷活動,爭取最大收益,實現雙方共贏。
另外,經銷商要能夠分析資金周轉緊張的“癥結”并找到“醫治”的方法。例如加強自身的現金管理、減少應收帳款、削減多余庫存等工作都是緩解“資金緊缺”的有效治劑。
避免因錢犯愁五大秘訣
1.理性看待廠家政策
年底時,廠家往往會出臺諸如進貨獎勵、備貨搭贈、、打款XX萬、送轎車等政策,這些政策往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頭腦發熱。對此,經銷商要冷靜下來,理智對待。廠家不會做虧本買賣,所有的費用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不要滋生貪小便宜的心思亂了陣腳。
2.留一手
有過攝影經驗的都知道,無論遇到多么好的拍攝機會,也不會把手里的膠卷全部用光,至少還得留一卷在手里,若是遇到更佳的風景,還能機會捕捉。年關備貨也是如此,好東西往往出現在最后,若是在前面都把錢給花光了,等遇到更加優惠的政策出現時,也只有干瞪眼的份了。必要還可后發制人,搶那個廠家政策的頭道湯是沒有什么意義的。
3.優惠政策在哪里
真正的優惠政策一定不是廠家主動給予的,而是經銷商自己爭取來的。當然了,這爭取是有講究的,得要在合適的場合,找合適的人,用合適的形式,用合適的理由來爭取這個優惠政策,并不一定非得要在年關時才有的,而是隨時都有的,就看經銷商對廠家的了解程度了。記住一點,別等到年底,對所有經銷商都有優惠那肯定不是真正的優惠。
4.別算順推帳
所謂的順推帳也是我們常說的假定前提。經銷商在年關時大量吃貨后,都假定這吃進來的備貨就一定賣掉,賣掉貨的就一定能把錢收回來,收回來的就一定能賺到錢?貨進回來不一定就代表能賣的掉,更不一定能賺到錢。從贏利安全的角度來說,少賺甚至不賺,總比虧損好,在沒有足夠的把握時,寧可不進貨,大不了損失些生意機會,少賺些錢,但不至于虧損。別貪圖廠家的那些獎勵,例如打款XX萬獎勵什么車之類,其實,資金周轉困難所帶來的損失,已經超過那個車的錢了。
5.換個角度調貨
要貨不一定非得要和眾多擁在一起,搶廠家的優惠政策,完全還可以走另外兩條路::在每個年關的備貨高峰過去后,很多經銷商的錢全變成貨,壓在倉庫里,但手頭很缺錢,這個時候,若是前往現金調貨,往往能拿到比廠家更加優惠的政策;每次廠家的優惠政策發布后,也不見得就一定可以完成計劃量,仍然還是有些缺口的。這個時候,再來找廠家進貨,這政策的優惠幅度可能還會更大,當然,這保密工作得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