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開完早會后,業務員們就該出門了,出門前如果沒有考慮到今天應該帶什么東西、出去可能被客戶問什么問題,怎么回答?更沒有考慮要跑多少家店,哪些店是目標店?
如果采用的是這種毫無目的,走到哪算哪的工作方式,不僅容易造成業務員忙碌疲倦,而且還事倍功半。那么究竟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能提高業務員工作效率,達到事半功倍呢?筆者覺得應該從以下二個方面著手。
一、業代需要按照固定的線路手冊進行終端拜訪
1.業代行蹤要固定。如果該公司是按照周期性固定終端拜訪線路的模式,那就很清晰,業代只需要拿今天的線路手冊按照今天的固定線路進行拜訪就好。目的是把員工昨天的行為、軌跡、工作內容記錄下來,然后這個業代昨天的工作就有跡可循,主管第二天才可以循跡檢核。業代的脫崗、蹺班、截留促銷、假報表、跑大店不跑小店等等違紀行為才能及時糾正。
2. 工作量要固定:經?吹接行┕芾泶址诺墓,給一個業代分配一個小片區或者幾百個終端客戶,告訴他們出去跑終端,賣貨拿提成,具體每天跑哪里由業代自己安排。這種做法效率最低。
首先業代每天的拜訪線路是自己安排的,行蹤不透明不固定,主管第二天沒辦法循跡檢核。
其二業代每天基本工作量跑多少家也不固定,可能此人今天狀態好就多跑幾家,狀態不好或者想偷懶就少跑幾家,每天干多少工作就成了“良心活”。純粹靠員工自覺性干活,結果根本不可控。所以每天員工最少跑多少家店,或者多少個鄉鎮等基本工作量也必須固定下來。
3. 拜訪目標固定:純粹考核中小終端業代員工銷量提成,業代就一定會跑大店不跑小店,跑熟悉的店不跑陌生店。所以:
給業代制定固定拜訪目標,今天他跑哪條街道,跑多少家,要求每家店必須挨門拜訪,不允許出現跳訪。
考核業代一定不僅僅是銷量,還要包含終端結構的變化:比如新品鋪貨多少家、模范店做多少個、把多少個單品店提升成多品店、多少個空白店變成有貨店等等。
二、業代每天出門前要對今天的拜訪工作做好準備
準備好今天帶什么東西:
1.帶什么物料:把線路手冊上次的拜訪步驟翻看一遍,可能有些客戶上次拜訪的時候要求即期品調貨、有的客戶需要發放陳列獎勵或發放返利、有的客戶要換破損等等。出門前看一看,把該帶的物料帶上。
2. 帶什么貨:如果這個業代今天是開車帶貨拜訪,那么去不同的街道不同線路要帶的貨物也不一樣,比如:去郊區就要備足貨物,而且貨物的品類要全,避免因缺貨來回折騰耽誤時間等。
3. 帶什么工具:今天要簽訂陳列協議?那就要把空白陳列協議帶上;今天要做生動化模范店?今天就要帶上美工刀/膠帶/KT板等生動化工具;今天要推新產品?那就要帶上樣品、新產品專用海報等等;今天沒什么特殊工作正常拜訪?那就把抹布、線路手冊、海報等正常拜訪工具帶上。
4. 準備好今天說什么:今天鋪新品?那就提前把新品的產品介紹、政策介紹、利潤故事等。今天出去鋪貨買一箱酒料送一個杯子,可能有的店主會說“你們那個贈品杯子不值錢”,那么你怎么回答店主這個問題?提前把話術準備好。
5. 準備今天干什么(今天的目標店):終端業代一天要拜訪30-50家店。不同的店拜訪的目的也不一樣,賣的好的記得清點庫存備足貨源,賣的一般的做好產品氛圍和客請。
鏈接小技巧:哪些店是新品鋪貨可能成功的目標店:
1. 客情好,我給他解決過客訴,欠我人情的店。
2. 我們公司簽過陳列獎勵、排他性獎勵協議的協議店。
3. 相對規模大能吃貨的店。
4. 同一價格檔次的老產品(或者競品)賣的好的店。
5. 店主意識比較好,愿意推新品抓利潤的店。
6. 該店商圈檔次適合消費這個產品的店(比如工廠區外來打工人口多適合賣低價產品、礦區商業區高檔居民區附近適合賣高檔次產品)。
小結:出門前準備充分,業務員今天去哪里——拜訪哪些客戶準備好了。根據上次的拜訪記錄,今天要帶什么促銷品,欠客戶的返利、欠客戶的破損退換品也準備好了。今天要做的工作我要帶什么工具準備好了。今天出去客戶可能問什么問題我怎么回答具體話術準備好了。最重要的是今天出去我要鋪新品,哪些店是我要力爭必須鋪貨進去的目標店我也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