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消費疲軟,越來越多的葡萄酒公司開始想各種方法降低成本,精簡員工,壓縮市場投入。不久前,一位葡萄酒商告訴我,他認識一位進口商,前幾年行情好的時候,聘請了十多個業務員跑市場,現在全部裁掉了,老板一個人親自跑,公司就剩一個文員兼發貨員和財務了。問他為何?老板說壓縮成本!
還有一家經營進口葡萄酒公司,為了節省費用,公司內部不聘請懂得報關報檢的專員,與國外供應商和進口代理公司的溝通均由老板親自處理。結果因為老板缺乏外貿經驗,加上和國外供應商溝通誤會和雙方時差障礙,導致酒到港后發生滯留,影響了中秋的銷售.......
還有一家進口葡萄酒公司,號稱進行品牌運營,但是老板舍不得聘請市場部經理,指定辦公司主任兼任市場專員,自己親歷親為干市場部經理的事,包括酒標設計,廣告詞創意,網站板塊設計。
這樣做是以困難時期省錢的名義進行的,但是老板因為知識面或時間分配,結果經常出紕漏,比如酒標設計時一個小小的錯別字,造成報關報檢時遇阻。網站因為沒有專人把關,上線后錯誤明顯,甚至酒的價格也弄錯了,官方微信維護也是三天打漁兩條曬網......
因此,在經濟不景氣年代高喊“砍掉成本”看似有理,但往往不是企業最佳選擇,搞不好還會有負面作用。那么那些方面是不能削減的成本呢?
一 、客戶體驗的營造費用不能削減。
對葡萄酒商貿企業而言,客戶是重要毋庸置疑,但是有些人卻不站在客戶角度去考慮費用削減。造成客戶體驗打折,進而影響合作。
案例1:某進口葡萄酒企業去年在某景區開經銷商會,為了壓縮成本,把經銷商安排在五星級酒店,但是其中一位客戶帶了他最主要的團購客戶來參加,結果這位團購客戶被安排在三星級酒店,這位酒商非常不滿,說進口商不給面子。他寧愿自己住三星級酒店也不愿意讓他重要的團購客戶住三星級。這位經銷商說此事傷了他的心,今后不準備與這家進口商合作了?磥砜蛻趔w驗很重要,企業需要時間來建立,但可以很快被摧毀。
案例2:某進口葡萄酒商為了壓縮成本,以往免費給予客戶的促銷品(如開酒刀),樣品酒也免費提供,如今已經全部計費。這些客戶還可以勉強接受,但是客戶說連郵寄過來的發票的快遞費都是到付,客戶對于這一點非常不舒服。“進口商的業務人員來我這里,我還到機場接送,并好吃好喝招待,結果市場一不好就摳門到這種地步。今后他們來人了我也不招待了,一切自費。”該經銷商吐槽。
案例3:某進口商為了削減成本,把年底經銷商會從五星級酒店開會、就餐改到一家酒窖去舉辦。這樣做會務費大大降低了。該酒窖裝修豪華,但利用率不高,進口商用很低成本就包下來了,開會效果不比酒店差,費用卻大減,而且會議時培訓講師開可以借用酒窖設施舉例。因為從附近餐廳訂的送餐,會議就餐費用比五星級酒店大大降低,味道也不差,酒杯醒酒器比五星級酒店更好,客戶的體驗感沒有打折,企業費用卻節省了。
上述三個案例,前兩個案例應該引起反思,第三個案例值得借鑒。
二 、關鍵市場的投入不能削減。
有的葡萄酒商一次糖酒會大手筆投入,花費數十萬,一旦感覺效果不好,立刻停止所有市場投入,媒體上再也看不到企業的聲音了,糖酒會也不參展了......這種減少費用可能會把以前的投入浪費掉,讓行業對這幾家企業怎么看:當初來投機?實力有限?資金鏈條有問題?
北方一家進口葡萄酒商采取的削減費用投入計劃更實用,效果更佳。“我們把以前全國招商的投入收回來,裁減了全國一些辦事處。把力量重點放到山東省。銷售人員從100多人減少到50多人。這樣工資差旅費用大大降低了。
過去,我們在山東省做了幾乎所有的KA大賣場,每年投入大量堆頭費條碼費,以及促銷員工資,但是量卻越來越小,而且KA結賬不及時,占用資金。如今,我們停掉了大多數大賣場,直供煙酒店,煙酒店也沒有促銷員工資和堆頭費,僅僅有個業務員提成,結果大半年下來,我們的量還有所增加,而且費用下來了!”該公司董事長告訴筆者。
以上的費用削減就意義。
其實,在市場盤整期,費用投入的總額可以適當壓縮,但是投入的方式和方向值得葡萄酒商好好研究。有時候,方向和方式投對了,反而比單純的壓縮為企業帶來更積極的效果。
三 、削減人力成本不可一刀切
葡萄酒商貿企業大多數算是輕資產公司,除了少數的有一些“品牌”,大部分是人脈關系或者專業技能,這些都是以人為載體的,若人沒了,什么也沒了。可是有些葡萄酒企業的老板,一遇到市場行情不佳,立馬開始用整個公司的效益來考核普通員工,管理人員考核50-30%,一般員工考核20%,送貨的看倉庫的都不能幸免。
做企業不是僅僅看數據,而看不見數據背后的人心,只算經濟賬,不算人心賬是最短視的。凡是這樣的葡萄酒企業,其團隊的精神面貌就很差,這種負能量很快就會傳染給客戶,你說客戶還會和企業風雨與共嗎?所以,非常時期要團結骨干,人員流失往往帶來重要客戶的流失,在一刀切變相減薪之前,企業老板需要深思對骨干待遇調整不可簡單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