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社會,70后、80后無疑是社會消費主力,是消費第一梯隊,他們處于人生中最穩定、最成熟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個人的經濟實力、社會地位還是精神訴求都處于一個穩定的消費狀態。所謂“穩定消費”是指這一批消費者都有著主動與被動消費的行為,這是由其年齡、家庭、工作等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引導的。但還有一批人,他們與70后、80后相比,在社會上并不處于核心地位,他們不滿足于這一身份,他們希望獲得社會的尊重與認可,他們便是泛90后。
什么是泛90后呢,泛90后與90后是否相同?我認為,從消費習慣與消費行為上不能將泛90后與90后混為一談,筆者以為,可以將1985—1995這十年間出生的人群定義為泛90后。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一群人的成長環境與精神面貌相差無幾,從而使得他們的消費習慣與品牌訴求也基本相同。
泛90后擁有龐大的人口數量和可觀的消費潛力,目前,泛90后占消費人數的17%,預計到2020年的時候,將占據消費人數的35%。作為這樣一批很獨特的消費者,他們具有怎樣的消費心理呢?
一、追求高品質的生活。
泛90后出生于改革開放之后,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他們經歷了一個物質生活與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的過程,他們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因此,他們在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時自然形成了一種對有品質有品位的生活的追求。
二、深度自我的消費心理。
泛90后有一個其他年齡層沒有的特點,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是獨生子女,這不僅讓他們自小獨享家庭資源,也讓他們很早就擁有了自主意識。這一特點使得他們大多擁有一種不迷信權威、很重視體驗的消費心理。這也是他們區別于70后、80后最大的特點之一,在他們中間,很難形成所謂的意見領袖,因為泛90后很重視對自我的探索,習慣從自我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他們不相信專家,不愿意輕易放棄自己的消費習慣。
三、圈子消費的習慣
所謂“圈子消費”,是指泛90后習慣從朋友圈中了解消費信息,獲得消費認可。他們是一群獨而不孤的特殊群體,一方面他們迫切想要彰顯自己的獨特性,另一方面,他們又想獲得大眾的認同。這一心態深深地影響著泛90后的消費行為,F在泛90后喜歡在QQ、微信等社交軟件上加入特定群,如汽車群、股票群等,他們在進行買車、炒股等重大消費行為時,更愿意聽取和相信這些圈中好友的建議。
四、既張揚又收斂的消費心態
泛90后中年齡最大的也不過是剛進入而立之年,他們在面對就業、購房、老人小孩等壓力時內心也是十分焦慮,這使得他們的消費行為比較謹慎。大部分泛90后都認可實用消費與規劃消費,所謂“揮金如土”并不是泛90后的真正消費特征。其實,大部分的泛90后的消費是偏向理性的,但這并不是他們的永久狀態,而是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而不得不做出地妥協。泛90后們在近幾年內要不是剛步入社會的“菜鳥”就是剛付過首付的“房奴”,有限的消費能力束縛了他們的消費行為。所以,一旦這些束縛他們消費能力與消費欲望的“緊箍咒”被解除,泛90后的消費潛力是不可小覷的。
泛90后的大部分都還是年輕人,在探索自我、追求個性地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們對于品牌也提出了新要求,也給與了新機會。企業品牌在需求上應該彰顯出個性,在品牌溝通上則應該與時俱進。過去那種“一刀切”的品牌溝通方式已經逐漸被泛90后所拋棄,企業必須深入挖掘這一特殊人群的消費訴求,用屬于他們的溝通方式來吸引他們。
作為百年品牌的可口可樂,其廣告語在中國從最早的“盡情暢享,永遠是可口可樂”到最近的“臺詞瓶”,將品牌宣傳融入生活場景,宣傳廣告顯得深入生活和接地氣。做為世界500強之一的著名企業,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是無需質疑的,但是作為這樣一個百年品牌,在面對現代社會的年輕消費者時,仍然不得不“賣賣萌”,努力學習如何年輕化營銷。而當下中國的很多企業,品牌覆蓋也不過一省甚至一市之地,卻覺得在品牌塑造與宣傳上已經盡善盡美了,無需再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了,這無疑是短視的。
對于泛90后來說,他們希望品牌能夠感受他們在整個社會的前進過程中產生的向往、焦慮以及轉變等情緒,并能與之產生共鳴。泛90后很希望品牌除了關注他們的消費者身份之外,更能體現更多的個人使命感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