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葡萄酒,在國內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一定氣候,但是國產葡萄酒仍然給行業及消費者一種非高檔葡萄酒的看法,國產葡萄酒始終只能在低檔葡萄酒市場占有強勢地位。雖然說,經過最近一些年的發展,中檔市場國產葡萄酒已經占有一定份額,也改變了國產葡萄酒完全代表低檔的看法,然而在高檔葡萄酒市場仍然缺少一席之地。
究其原因,很大一個原因是作為高檔葡萄酒代名詞的莊園或酒莊葡萄酒,在國內始終沒有得到發展。在國外,名產品高檔葡萄酒產區,如法國波爾多地區,基本上是以大量葡萄酒莊園方式存在,典型代表即是拉菲莊園。
因此,國產葡萄酒,在國內市場要想走得更高、更好,必須得發展莊園葡萄酒,但這其中,不是像現在國內葡萄酒企業把莊園建到國外去,這樣仍然改變不了行業和消費者對國產葡萄酒的檔次認知。
何謂莊園(或稱為酒莊)葡萄酒?
通常意義上說,能稱為莊園葡萄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在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域,擁有屬于自己的葡萄種植園;二是所種葡萄不是當商品出售,而是自己用來釀酒的原料;三是釀造、灌裝全過程均在自己的莊園內完成,三者缺一不可。
莊園酒是相對普通酒而言的,它是好酒,按照《葡萄酒質量等級制》的觀點,它應該處于以產量為百分比的金字塔頂端,即不超過全部產量的15%,成千上萬噸的產量那是商品酒而不能稱為莊園酒。
什么是莊園葡萄酒?知名葡萄酒專家郭松泉則更為明確的表示:“酒莊”在西方為城堡之意,是集傳統的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葡萄酒灌裝到葡萄酒銷售于一身的綜合場所。
釀造莊園酒的原料為國際著名釀酒葡萄品種,限定畝產量,并保證采收前的含糖量達到204克/升以上,釀造的過程中不能靠加糖來提高酒度。所謂“物以稀為貴”,莊園酒的產量在一個酒莊內一般不超過1000噸,是謂葡萄酒中的“精雕細琢”之產品。
國內是否存在發展莊園葡萄酒的基因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具有多樣性,適合全世界各種名優葡萄品種的種植,并且品質能到達到上佳的狀態。中國葡萄酒的種植歷史,據有史可考,至少可以追溯到大漢王朝,通過絲綢之路,很多葡萄名種經歐洲、中東等地區傳入中國,并在西北區域如甘肅等區域最早進行種植,作為釀造葡萄酒所用。
而且葡萄酒從漢朝到唐朝時,更是成為宮廷美酒、文人雅士暢飲之美品,并在不少著名詩人名句中有所歌頌,如《涼州詞》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
從目前中國區域以及氣候的匹配性來看,中國適合種植釀酒葡萄的區域,主要為北方區域,而南方區域由于氣候過于濕潤、雨水多,不適宜種植品質上佳的釀酒葡萄。而北方區域,尤其是干旱、甚至靠近荒漠區域,是最適宜種植釀酒葡萄的,這些區域在緯度、產區、氣候等條件上完全可以和法國波爾多區域相媲美。
其中尤以西北區域,如甘肅(河西走廊號稱葡萄美酒帶)、寧夏等為代表,但是這些產區的現代開發均處于相對比較落后階段,目前在中國葡萄酒產區中大眾消費者并不十分知名。因此,從上述來看,不論是中國葡萄酒的發展歷史,還是中國的獨特區域和區域,均可以支撐中國擁有諸多打造莊園葡萄酒的有利條件和優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