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經銷商朋友都感覺自己做了很多營銷活動,營收額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這是為什么呢?這種瞎忙活的困境怎么解決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好好支支招。
一、清楚自己的定位
首先,你必須得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發展情況,根據自我發展的不同階段來做自我定位,并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小編按照創業年限的長短總結了三個階段,大家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的情況。
A.創業型:2年之內做這個行業
年輕,有拼勁和沖勁,有一定的客情,但資金不充足,沒有好的產品在手,耐心度弱,信心容易受不利市場影響,管理渠道、倉庫車輛等方面經驗不足;
B.實干型:入行2-4年,夫妻檔多。有1-3臺車
代理的產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當地有一定的口碑,市場運行較為健康,有穩
固客情,但有好的產品時出手慢,商量過多,廠家溝通時效率低,員工管理方面常出現兩人同時下不同的指令,造成員工無適從感;
C.管理型:5年以上經營,3-6臺車以上
在當地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力,代理有知名品牌,市場號召力強,擁有一定管理經驗,資金相對充足。但新品推廣市場動銷慢時,會受員工反饋信息影響較大,下一線走訪終端店少,憑經驗做市場,對一線市場把控力不足。
小編在此建議諸位經銷商朋友根據自我發展階段的不同做好自我定位。創業型的朋友實力還不夠雄厚,一定不能超之過急、眼高手低,要扎扎實實做好產品,多向有經驗的經銷商請教。實干型的朋友要確定自己的領導體系,減少多重命令帶來的時間損耗。管理型的朋友要有自己的決斷,多深入市場,相信自己的判斷。同時,每位經銷商都要做好“上、中、下”三方工作,上對廠家,中對員工(產品、倉儲、車輛、資金等),下對銷售渠道做好有效的管理。
二、做事有主見,不被員工和終端洗腦
很多經銷商在接受新品時,感覺自己能做,但總不放心,老是與員工溝通或者去聽一些終端的建議,這樣做固然不錯,但是作為一個老板,總是被員工和下線渠道洗腦容易讓你沒有主見。作為老板,你的眼光、見識和信息面,都要遠遠大于員工和那些渠道小老板。所以,優秀的經銷商只會給員工和渠道戶洗腦,而決不能被反洗腦。眼光+執行+堅持,就會有收獲。
三、新品不如舊品好
很多經銷商年年找新品,年年做不起來。面對紛繁復雜的廠家,經銷商需要仔細挑選,“用心對待”,切不可三心二意。其實只要選好產品,做好鋪市工作與消費者活動,心態堅定,好好激勵員工,堅持一年以上,就會有效果,生意是拼、是干出來的,更是熬出來的。
四、不要過度依賴廠家
很多經銷商總是過分依賴廠家的銷售策略和補貼政策,我賣你的產品,賣不了廠里退貨嗎?廠家來幾個業務員賣貨?大連鎖進場費、展架陳列費、促銷員、導購工資等等費用給多少?試想您是廠家,還沒進貨,成千上萬元的費用就沒了,是您您會干嗎?沒有銷量的支撐,廠家也不會再給你多少優惠政策,到時候業務人員離職一推,“饅頭比籠大”的費用,誰去給你辦?思考一下,廠分家能給的是“炮彈”,而在一線的戰斗員卻是經銷商!
五、代理產品要組合到位
廠家在設計產品時是有系統規劃的,高檔產品樹形象,中檔產品求利潤,大眾產品保銷量,以此來保證廠家的品牌力和利潤率。經銷商在組合產品時也要考慮健全,將產品進行分類:利潤型、跑量型、長線型、短期季節型產品,還有炮灰產品與客情維護產品,這樣才能確保生意的穩定。
六、多與消費者互動
消費者是上帝,這在市場經濟中是不變的法則。很多經銷商鋪市后就坐等回貨,看動銷,結果就是一等二看三落空。要吸引消費者,必須做好終端布置,導購宣傳等工作,建議經銷商成立宣傳隊,每月開展結合節點、上新、以舊換新等活動。
七、激勵員工,做好分配系統建設
在做產品時,要充分激勵員工,做好分配系統建設:分責任、分權利、分利潤、分風險。讓員工在推廣時將實際動銷作為考核重點,激勵員工工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