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市劍江中路大十字商圈內,雪花的招牌和門頭隨處可見。“銷售的首要任務是讓消費者到處都能看見”,經過多年的歷練,鄒遠輝已從業務員成長為雪花都勻業務部經理,對銷售啤酒這門學問頗有心得。那么,消費者看得見之后接下來的任務是什么呢?
鄒遠輝認為,那就是讓消費者到處都能買得到。在貴州,這不是一件容易事。
在平原地區,這可能只是一道汽車多久能到達的數學題。可貴州省17.6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積中山地和丘陵占了92.5%,道路之艱難可以想象。如何讓更多消費者“到處都能買得到”是雪花啤酒及渠道供應商面臨的挑戰。這一點,雪花貴州黔西縣合作的經銷商林勇感受尤為明顯。
林勇與雪花的合作始于2007年8月,在此之前,他經營當地的一個啤酒品牌。
“合作一開始,感覺立刻就變了,雪花首先教給我們的理念是由‘坐商’轉變為‘行商’。”起初,林勇對這種變化還有點不適應,因為他習慣的是終端店到經銷商處提酒的當地傳統啤酒經營風格。
與都勻飲酒習俗相同的是,黔西人也是以喝白酒以及名為“包谷燒”的自釀白酒為主,如果喝啤酒也是以繩捆扎的低端啤酒為主。在黔西縣城多少還有人在消費啤酒,而其下轄的鄉鎮、村寨則幾乎沒有消費啤酒的概念。
在雪花的引導下,林勇開始發掘鄉鎮市場的啤酒消費,如何將貨鋪到終端,讓林勇頗費周折。經過摸索與研究,在林勇的送貨方式中,除了縣城內用貨車、三輪車可直接送到之外,還有其他三種切實有效的方式:
一是小貨車轉運,如:用3小時行60公里的公路,將啤酒送至中坪鎮,由于路況的原因,再換上小貨車行1小時約10公里的路至順時村;
二是馬車運,如:2小時行30公里的公路至協和鎮,再用馬車載上啤酒用2小時完成12公里的路程至長峰村;
三是背簍運,1小時20公里的路至鐘山鎮,人用背簍背運1小時行5公里的山路至高峰村。背簍運是當地一種傳統的運輸方式,人們稱這種職業背簍搬運者為“背篼”。
這樣的送貨服務精神也獲得了回報,林勇由2007年平均每月銷售幾百件啤酒提升至平均每月15萬件以上,年銷量近萬千升。隨著以前買不到啤酒,到雪花“到處都能買得到”,黔西縣的容量也由2007年的4300千升,增長到三倍。
同為雪花經銷商的楊波所面臨的挑戰與林勇又有所不同,他要完成的是完善都勻城區的渠道銷售網絡,起初楊波對于雪花要求其增加人力和運力還有些不解。后來當其人力與運力增加到三倍時,楊波所負責的啤酒供應網絡進一步擴大與精耕,楊波的啤酒經營利潤也增加了三到四倍。
雪花對于楊波的要求并不僅是硬件提升,對于其物流管理、財務管理、營銷管理也有著相應的培訓與指導,現在的楊波幾乎可以脫口而出其所服務的餐飲店、售點終端的經營狀況、報貨需求、送貨注意事項等細節,幾乎達到“私人定制”的程度。
當然,買得到新鮮啤酒并非只是依靠渠道的力量,渠道向前延伸是雪花的生產工廠布局。目前,雪花啤酒已在中國經營著超過95家啤酒廠,共占有中國啤酒市場24%的份額,是中國最大的啤酒企業。
最大規模代表著最強實力,也代表著為消費者提供最新鮮啤酒的誠意。
雪花在貴州也是如此,不斷擴大規模。2007年,雪花收購原貴州瀑布啤酒廠,改建擴能至20萬千升;2011年,收購原貴州神奇啤酒廠,改建擴能至15萬千升;2013年,雪花新建凱里工廠竣工投產,年產能20萬千升;2014年,全面接管貴州茅臺啤酒廠,改建擴能至15萬千升。目前,在全國擁有近百家工廠的雪花啤酒在貴州布點4家啤酒工廠,年產能達到70萬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