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雪花將成都地區經銷商進行了整合。”近日,有熟悉成都啤酒市場的酒業人士向微酒記者透露,“相應區域的幾個一批商整合成立了一個公司。”
“這個公司廠家沒有股份,但有主導權,市場費用投放和經營都由廠家指揮,經銷商執行。”上述消息人士補充說。
啤酒業內素有“得成都則得四川,得四川則得西南”的說法。成都市場作為華潤雪花最重要的根據地之一,可以說,其的打法“突變”勢必牽動著整個西南啤酒市場的戰局。而華潤雪花選擇將成都經銷商進行整合的招數,背后又是在念著怎樣的生意經?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變招”背后有華潤雪花的雙重考量
微酒記者就此事采訪某知情啤酒專家后了解到,華潤雪花進行整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成都本地啤酒經銷商的盈利水平。
“成都這個地方,華潤雪花具有絕對的霸主地位,龐大的銷售網絡保證了其市場占有率,讓產品能直達消費者手中,渠道占有率、鋪市率等表現都很不錯。”有熟悉成都市場的經銷商指出:“經銷商的數量多且個體規模普遍不太大,這是華潤雪花高頻次企業并購后的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雖然華潤雪花啤酒產品價格穩定,經銷商產品利潤還算可觀,但是單兵作戰資源消耗太大,純利水平不高,這讓經銷商容易被其他沒有這樣強勁銷售網絡的競品給‘拐走’。”在上述專家看來,提高經銷商盈利水平,對于華潤雪花來說,至關重要。
“進行整合后,經銷商的盈利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這種改善主要就來源于整合后的倉儲、物流等渠道成本的壓縮。”某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
“比如,像倉庫這種資源就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原來可能每個小區域的經銷商需要三到五個倉庫,現在一個大區域內,一共只需要八個倉庫,減少了倉庫、物流配送等運營成本后,經銷商的盈利就得到了提升。”他進一步解釋道。
而從華潤雪花在成都區域的戰略規劃上來看,經銷商整合,也是勢在必得之舉。
“雪花啤酒的戰略,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打中高端產品攻堅戰,導入像臉譜、匠心營造這樣的中高端新品,需要一個能夠及時反映市場動態,能夠承載新的產品流的銷售網;而目前的銷售網絡,從品牌忠誠度和穩定性上來說,還是有點偏脆弱。”某酒業人士強調。
“現在通過整合的形式,華潤雪花以人員配置和戰術把控掌握了區域運營的主導權,增強了經銷商的系統化管理,加強華潤雪花成都龐大的銷售網絡的穩定性,帶動經銷商與廠方共振,能夠給中高端產品的鋪貨動銷打下堅實基礎。”
02、經銷商:福兮禍兮?
華潤雪花在成都市場的玩法突然“變招”也引發了行業人士的熱議。
某啤酒經銷商則認為,經銷商抱團發展,對于經銷商本身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不僅能夠提高盈利能力,還可以實現體系化發展。”該經銷商認為,“現在經銷商的生意邏輯很多還停留在簡單的利用渠道賣貨的階段,整合成為區域公司后,在資源配置、團隊協作、渠道管理等方面,會更加體系化,區域內營銷動作也會更加統一。”
此外,還有熟悉成都啤酒市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到:“抱團發展的發展阻力會小一些,開辟、穩固市場的能力會大一些,在區域內面對競品的戰術打擊會更有力量。”
“同時,區域內經銷商成立公司,形成較強的體量優勢,能夠增加面向廠方的談判能力,為區域爭取更好的政策資源。”他補充道。
但同時,也有啤酒經銷商對此表示出焦慮:“我的體系力量和資源,在相應區域算是最弱的那一個的話,整合過后,我的市場肯定會受到資源優勢更大的經銷商的影響,甚至漸漸喪失了屬于我的區域的把控優勢,雖然盈利能力上去了,但是從長遠上來看,還是不利于我本身的發展。”
還有經銷商提到:“雪花加強了對區域的控制,讓經銷商的職能進一步簡單化,經銷商淪為‘配送商’的焦慮也在加劇,這種焦慮在我們這些資源較弱的經銷商身上表現最為突出。”
面對其他經銷商和廠家,“玩兒不過”成為了部分相對體系資源優勢不突出的經銷商,最擔心的問題。
對此,有啤酒專家分析稱,經銷商整合,并不是簡單地將相應區域資源盤在一起,廠方應該制定恰當的利潤分配方法作為“粘合劑”,實現各方的利益共享,打消部分經銷商的后顧之憂,“搭建真正的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真正補全銷售短板,實現體系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