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往往因不明本質,而恐懼恐慌;因資訊泛濫,而不知如何識別選擇。所以,在這個資訊過載,人人言論自由,自我為中心的時代,我們必須透過現象、透過霧霾,看到本質、看到藍天。
那么,企業經營本質是什么?通過低成本、高效能、差異化的經營形式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為顧客、企業、社會創造價值與利益。
互聯網思想的本質是什么?以顧客為導向,通過低成本、高效率、高價值、差異化的經營形式為顧客提供產品或服務,為顧客、企業、社會創造價值與利益。
互聯網改變了企業的什么?思維角度問題,傳統思維容易陷入以自我為中心,互聯網思維必須是顧客思維。
一、何謂低成本?
談到低成本,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規模效益下的低成本,精細管理下的低成本,壓縮成本下的低成本等等,這種思維方式依然是傳統思維下的低成本。
所謂低成本,一定是就行業而言高效率、高溢價、高收益下的相對低成本。
否則,企業的低成本策略就容易陷入一種同質化、價格戰、低效益的惡性競爭中,容易脫離以消費者為核心的經營漩渦中。
二、何謂高效能?
這里的高效能,并非單一組織的效能最大化,而是整個經營價值鏈各節點的效能最大化,從上游原材料供應一直到產品被消費的各個價值節點的效能。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但凡運作低效、增加成本的節點都是不合理的節點,如傳統經營中的渠道環節、電商經營中的平臺(淘寶、京東等)與物流環節等。
其實,對于企業經營者而言,如何打通、融合這些節點 ,形成低成本、高效能的生態系統,才是最佳、最有利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而非陷入一種為了電商而商,為了互聯網而網,為了O2O而2。
尤其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真正理解互聯網營銷的本質。如O2O模式的2,它是融合,一種如何使經營或營銷成本最低化、產出最高化的融合,不要單純的理解成線上消費、線下體驗或推廣,也不要理解成線上推廣、線下消費。它是根據行業特色、企業經營優勢,線上線下互通互融的效能(推廣、銷售、物流、管理等)最大化營銷模式,而非大家理解的某些點狀含義。
我們來看看三種O2O形式,幫助大家來理解。
Online→Offline(線上補貼線下)
點評模式(信息流),如大眾點評,線上受眾瀏覽線下門店。
團購模式(人流),如美團、街旁,線上受眾訪問線下門店。
外賣模式(商品流),如美空、叫個鴨子,顧客在線上「點」線下產品。
Offline→Online(線下補貼線上)
自媒體模式(信息流),以「有利」或「有趣」為餌,讓線下受眾關注線上自媒體。
掃碼購模式(人流),如1號店地鐵虛擬超市,讓線下受眾訪問線上平臺。
體驗店模式(商品流),如順豐嘿客,讓顧客在線下選購線上產品。
Offline↔Online(線上線下互補)
大數據模式(信息流),如萬達廣場,以線上大數據精耕細作,讓線下會員買得更頻、更多、更久。
全渠道模式(人流),如蘇寧云商,全品類拳打沃爾瑪,線上下同價腳踢亞馬遜,對顧客使出天羅地網勢。
差異化模式(商品流),如優衣庫,線上下不同款、不同碼、不同價……讓顧客不得不線上下都逛。
三、何謂差異化?
沒有差異化,無論是傳統營銷時代,還是現在的移動營銷時代,都不是一種明智的競爭方式或者經營方式。
差異化可以是產品差異化、組織機構差異化、管理模式差異化、客戶關系經營差異化、盈利模式差異化、推廣傳播方式差異化、服務模式差異化、平臺形式的差異化等等。
只有具有差異化經營思維的企業,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是更容易脫穎而出與擁有自己一片藍海市場。
因為互聯網時代已經不是一隅一地的經營建設,而是消彌顧客空間距離,消彌顧客心理距離,占領消費者時間長度的經營,誰能夠通過人、事、物、地、情、景的手段,多觸點、多頻率、持續性的占領消費者的時間,聯接著受眾、粉絲、顧客,就越容易成功。
所以,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是否能通過自己的差異化經營方式,通過產品或服務的痛點、癢點、亮點、尖叫點、共鳴點,使產品或服務的三類價值(使用價值、體驗價值、傳播價值),依托三類媒體(自媒體、付費媒體、口碑媒體),抓住人群(受眾、粉絲、顧客)的三類經濟(眼球經濟、情感經濟、行為經濟),實現顧客、企業、社會的三方共贏。
以上內容,如果你的企業做到了,一夜爆紅的故事已經不是一種傳說,但背后的改變卻需要傳統企業真正做到以顧客為主導的經營行為,而非喊成口號的標語。
如果,你看懂了本文,說明你在傳統經營時代一定是個高手,因為無論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對于高手而言,讓自己的三大流量(信息流,人流、商品流)更快、更廣、更精準的低成本、高效能的到達顧客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