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工作,利潤卻沒有大漲,踏踏實實推銷,業績卻沒有大增,經銷商們,你真的知道原因嗎?
經銷商的利潤哪去了?沒在廠家處,也沒在消費者那里,都還在經銷商自己手里!但是,經銷商要獲得這些利潤,還是要勵精圖治,勤于管理,不斷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創利之路。
1、經銷商沒有利潤概念
現象:一些經銷商只有產品進與出的價差概念,這樣就造成成本費用觀念較弱,很多時候利潤被無控制的成本和逐漸上升的費用吞噬了。
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各項成本和費用之和,你是這樣計算的嗎?是不是經常感覺產品的價差不錯,卻沒想到減去成本與費用后,完全是在虧本經營。
把資金的流向、費用的支出清清楚楚記錄。每月進行統計分析,才能明明白白到底利潤是多少。
2、經銷商搶市場大于要利潤
現象:經銷商迫于自己在市場上的地位,無時不受到企業(上游)、同行(同行是冤家)、下游(二批或終端不再忠誠于一家來進貨)、新興渠道的擠壓。
惡性競爭去互相搞亂市場,沒有雙贏,肯定是雙輸;瘮碁橛眩拍苷细鱾方面的資源并且進行資源互補。
3、經銷商從管理當中取得效益的不多
現象:都說“從管理中去要效益”,很多經銷商卻與之無緣。
貨款管理不理想,該催收的不收,貨款的利息損失與利潤相抵之后可能還虧;
價格管理不行,導致價格越賣越低,利潤流失越來越多;
人員管理不行,導致人浮于事,白白將利潤化作了不干活的人的大量工資額;
隨手開支,也不計賬,到頭來花銷大于收入;
無目的不節制地陪廠家代表和領導吃喝玩樂,這種支出卻并不于業務有益,產生不了效益……
學管理方面的知識,請專業的管理人員,這都是必須的。
4、各個環節的摩擦及損耗太多
現象:內部不是一個和諧的系統。
不該現在進的貨卻進了,結果占了一大筆資金,也極大可能引起另外一種暢銷產品的斷貨;
產品損耗嚴重,破損太多,廠家不予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