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所有產品營銷的本質,就是滿足需要,被愉快地消費。白酒營銷有可能娛樂化么?娛樂化營銷能否打破市場堅冰?雖然營銷無定式,但是消費一定有緣由。如何讓消費者對你的營銷模式有關注與共鳴,對你的產品有參與體驗的興趣,才是打開銷售之門的鑰匙。娛樂營銷是否行得通,對我們一向慣于傳統營銷的白酒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很有挑戰意義的課題。
孫悟空一行闖地鐵、數百華人在美國時代廣場玩快閃、徐崢愚人節玩銀幕整蠱、《變形金剛4》中國海選演員、斯皮爾伯格看《歸來》哭了一小時、鄧超帶領大媽跳逗逼廣場舞、黃曉明撒嬌吃兔兔、成龍大哥在新年伊始就“duang duang duang”……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為吸引觀眾眼球,賣電影的人弄出了種種營銷事件;蛟S就因為其中某一處的觸動,你去電影院看了某部電影,不管開心與否,票房是貢獻了。而消費過后,即便有所遺憾,你還是帶著愉悅的心情走出影院了,不會為這種即時或沖動性的消費而后悔。
和電影文化之于世界一樣,白酒文化在中國無疑有著“精神霸主”的地位,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和物質混搭的嗜好性產品,白酒是交際、禮儀消費中最具典型民族文化特征的載體。酒與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水乳交融,影響無處不在。如今,電影的宣傳營銷已經在順應著時代的要求,除了發放物料、開新聞發布會、粉絲見面會等傳統方式外,已經在變換著各種花樣。去年,不僅導演、演員、歌手們、電商、互聯網公司、電視臺、數據公司,這個產業鏈上的幾乎所有參與者都玩兒了起來,而且很HIGH的樣子,最終貢獻出了龐大的票房。而我們如今正處于深度調整期的白酒產業,有沒有可能如電影營銷一般,在市場疲軟期,除了頻繁參加各種展會、開新品發布會、品鑒會外,再來一場全民狂歡,從而促進白酒產業的快速調整呢?
值得喝彩的是,我們的白酒企業已經有人在思考這個問題并付諸行動了。在2015春節假期,提到最為關注的話題,大眾的答案無疑都是“搶紅包”,地域不分南北,年齡不分老幼,無論是點、按、戳、搖等各種方式,“搶紅包”儼然成為廣大消費者春節中最為常見的場景。春晚億萬觀眾搖斷手腕的紅包并非空穴來風,那可是洋河微分子等幾大品牌自掏腰包所為。春晚品牌營銷已不是新鮮課題,現如今,春晚已經多元化起來,而品牌營銷也逐漸往社交化、 網絡化方向延伸。舉例而言,洋河股份作為春晚的贊助商已數載有余,從冠名、贊助、到產品軟植入、品牌賀電,洋河股份不斷調整著營銷戰略。而今年,洋河股份主打產品洋河微分子瞄準春晚搶紅包環節,率先注資贊助。雖然看似沒有往年的廣告聲大,但品牌通過搶紅包環節,將利益送到觀眾面前,讓觀眾在高興之余,接觸到品牌信息,使信息送達更為精準和巧妙。
照理說,如此赤裸裸的品牌廣告,很難不被網友吐槽,但反觀今年搶紅包受眾的反應,曬紅包的多,求紅包的多,吐槽之聲甚弱。紅包的“搖一搖”讓觀眾有了明顯的參與感,與之伴隨的廣告也就顯得自然隨和,可見,洋河微分子的營銷是成功的,不僅達到了產品推廣的目的,更讓觀眾念了品牌的好。
但值得我們每個白酒人思考的是,在洋河微分子酒的狂歡之后,我們該如何把這種狂歡延續下去?除了單純的“人傻錢多”,我們該如何將之變得有意義起來,從而造成一種持續性的、話題性的全民狂歡?筆者認為我們酒企應該從以下 幾個方面去考慮:
首先,發錢是個很好的創意。錢,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你是扛著鋤頭還是開著汽車,或者是端著智能手機,每個人只要作為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就會有金錢的需求,但如何更有意義的發錢,并且讓發出去的每一分錢都 能找到宣傳點,這很值得我們每個酒企去思考。
其次,要給所有人以“夢想”。喬布斯的蘋果為什么這么紅?因為他出售的是夢想而非產品。喬布斯讓人們對蘋果公司產生了這樣的印象,即蘋果打動消費者的不是其產品本身,而是這些產品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在我們設想的白酒的全民狂歡營銷中,該如何打破階層的壁壘,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實現夢想的平等機會呢?是如中國好聲音一樣實力說話?還是如同買彩票一樣運氣至上?
再次,筆者認為,要想策劃一場全民的狂歡,這已經不是任何一家酒企能獨立完成的,這是整個行業的責任。剛剛得到消息,騰訊官方將于天貓商城開設官方數碼旗艦店,這對看似“冤家路窄”的企業,在經歷眾安保險、入股華誼、滴滴快的合并等幾次合作之后,再次“走在了一起”。我想,既然這對老冤家都能為了發展聯手合作,我們酒業的兄弟還有何不可呢?
期待中國的白酒們,想在調整期發出自我聲音的白酒們,聯起手來,用起心來,共同來一場白酒的全民狂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