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精準營銷”一詞猶如洪水般席卷而來,各大小企業就像是在抓救命稻草一樣死死抓住這條命脈。殊不知,在為企業帶來革命性營銷方式的同時,精準營銷也是一把雙刃劍,盲目使用或強制推薦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的營銷效果。
就目前來看,精準營銷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目標人群不夠精準,誤將現有用戶或忠實用戶當做產品的核心用戶;二是輕視用戶行為,僅憑基本的社會屬性來定義用戶。因此,精準營銷成敗的前提是,是否有足夠精確的“用戶畫像”來做支撐。
何謂“用戶畫像”?
在互聯網逐漸步入大數據時代后,不可避免的為企業及消費者行為帶來一系列改變與重塑。其中最大的變化莫過于,消費者的一切行為在企業面前似乎都將是“可視化”的。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深入研究與應用,企業的專注點日益聚焦于怎樣利用大數據來為精準營銷服務,進而深入挖掘潛在的商業價值。于是,“用戶畫像”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
用戶畫像,即用戶信息標簽化,就是企業通過收集與分析消費者社會屬性、生活習慣、消費行為等主要信息的數據之后,完美地抽象出一個用戶的商業全貌,可以看作是企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基本方式。用戶畫像為企業提供了足夠的信息基礎,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找到精準用戶群體以及用戶需求等更為廣泛的反饋信息。
怎樣為用戶“畫像”?
為用戶畫像的焦點工作就是為用戶打“標簽”,而一個標簽通常是人為規定的高度精煉的特征標識,如年齡、性別、地域、用戶偏好等,最后將用戶的所有標簽綜合來看,基本就可以勾勒出該用戶的立體“畫像”了。
具體來講,當為用戶畫像時,需要以下三個步驟:
首先,收集到用戶所有的相關數據并將用戶數據劃分為靜態信息數據、動態信息數據兩大類,靜態數據就是用戶相對穩定的信息,如性別、地域、職業、消費等級等,動態數據就是用戶不停變化的行為信息,如瀏覽網頁、搜索商品、發表評論、接觸渠道等;
其次,通過剖析數據為用戶貼上相應的標簽及指數,標簽代表用戶對該內容有興趣、偏好、需求等,指數代表用戶的興趣程度、需求程度、購買概率等;
最后,用標簽為用戶建模,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三個要素,簡單來說就是什么用戶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
如何利用用戶畫像進行精準營銷?
消費方式的改變促使用戶迫切希望盡快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所以說,基于用戶畫像上的精準營銷不管對企業還是對用戶來說,都是有需求的,這會給雙方交易帶來極大便捷,也為雙方平等溝通搭建了一個暢通平臺。
當企業能夠準確的為用戶畫像時,就可以用其來為精準營銷服務了,具體包括:
1、分析原有用戶屬性,找出忠實用戶、核心用戶、目標用戶與潛在用戶;
2、利用數據管理平臺進行用戶行為數據收集,搭建并完善用戶畫像模型;
3、尋找迫切需求信息的匹配人群,精準推送相應的營銷廣告或服務信息;
4、營銷信息投放一段時間后,剖析用戶反饋行為數據,使營銷更加精準;
5、不斷豐富與優化用戶畫像模型,從而最終達到個性化營銷與服務推送。
可以說,大數據技術讓企業為用戶畫像已經成為非常簡單的事情,通過對特定人群的分析,就能夠準確知曉用戶的消費習慣甚至分析出用戶的思維歷程,這無疑為企業的精準營銷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因此,企業必須現在就行動起來,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用戶畫像模型,與消費者徹底“玩”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