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日益加劇,整個快消行業進入真正的薄利年代,但是下游的配送、人員、倉儲等各項開支卻年年增長,現在的經銷商日子也越發難過。
食品行業其實更是如此,食品消費形勢劇變,隨之而來的渠道變革、市場調整不斷深化,經銷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然而,處于每天繁雜的工作,經銷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經營管理的難點。本文將這些經銷商普遍都會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歸類匯總,并給出了一些經營建議,希望對各位經銷商的經營指導有所幫助。
一、經營方向
做渠道專家?還是做產品專家?
這涉及到一個定位。經銷商如何充分挖掘自己資源優勢,將其轉化成競爭優勢。每個經銷商都承受市場的擠壓,同行的競爭,與廠家,與同行間,與零售終端,與分銷商之間存在著利益搏弈。在每一輪回的搏弈之中,都在拷問著經銷商手上有多少張牌,能夠讓你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就要求經銷商必須在行業中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優勢。
經銷商要取得行業內的優勢,一般而言有2種方式:一是成為某一品項的產品專家,專業戶,比如我們平時在市場上常常見到的:名酒經銷商、牛奶大王,飲料大王等等。這種經營模式被很多經銷商所推崇。二是專做某一類渠道。如專做餐飲渠道、專做商超渠道或專做流通渠道,把一類渠道做專做透,形成自己的渠道優勢,成為渠道專家。
這兩種模式各有利弊。
做渠道專家的優勢為:一便于公司內部的管理,招納優秀人才,加強對渠道的控制力。二加快了新品的鋪市速度,便于靜耕市場。三能合理調配資源,提高資金的流轉率。四能不斷圍繞此渠道深耕細作,擴大品類。
渠道專家的弊端為:一、因渠道單一,很難拿到經營產品某一區域的總代理權,往往是某個產品某個渠道的代理商。二、容易受到同行的擠壓,有被沖擊的危險。
做產品專家的優勢為:一能充分整合和利用資源。專做某一品類,就便于更好地協調與終端的關系,成為終端的強勢供應商。二便于以所經營產品的特性,來調整自己的渠道模式,更好地整合廠家資源,節省成本。三能在某一行業內形成競爭優勢,更容易拿到大牌產品的代理權。
不過弊端也很明顯:一行業內的風吹草動都會給經銷商帶來傷害,抗風險能力差,塑化劑危機等等,都會給酒商帶來影響;二難以取得廠家的大力支持,同類競品代理權都在一家手中,這是廠方之大忌,廠方對這類經銷商利用大于重用。
通過以上對兩種模式利弊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經銷商在選擇自己的經營方向時,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經營產品面不易過寬而在于精。專耕于某一品類的某一渠道,更便于形成自己的優勢,更易于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
二、利潤分析
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
經銷商所經營的產品,銷量有大有小,利潤有高有低,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要有所區別,合理搭配銷量大的產品,往往利潤低資金占有量大。要適當控制銷售量。而銷售量不大的產品,往往利潤高,應作為重點推廣對象,對一些銷量很小,利潤不高并且沒有前途的產品堅決予以淘汰。
經銷商每年學會對自己經營的產品作利潤分析,根據各產品利潤貢獻率的高低,來確定自己的經營方向。對貢獻率排在后三位的產品予以淘汰。每年適當更新自己經營的產品結構,使得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化,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三、人員管理
如何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
經銷商對業務人員的考核大多比較的簡單。一般都采用基本工作加銷售提成的模式,這種模式比較簡單、粗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遇到以下三點問題:一是產品銷售進入淡季階段,會引起業務人員的惰性心理甚至優秀人員的流失。二是產品什么好銷業務人員就銷售什么,不利于新品的推廣。三能力較強的業務人員,離職后單干,反而變成了競爭對手。
應該說:大部分經銷商能夠提供的工資比較有限,難以招聘到優秀的人才,而手下用的業務人員大多是一手培養出來的,做得時間長的老業務員都掌握著公司重要的客戶資源,一旦流失對經銷商有很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之下,經銷商建立起有效的績效考核和管理制度,就特別重要。
經銷商如何建立其有效的績效管理機制呢?
一是依據各自的工作內容,分別制定考核標準,制定獎懲措施。
二是將個人獨立運作的模式轉變成團隊協助模式。根據業務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性格特點,依據銷售工作的各個環節,每個人負責工作的一個部分,分設專職收款員、網絡拓展專員,市場維護人員等等,業務人員相互支撐,相互協助,發揮各自的特長,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降低對單個成員的依賴性。
三、提成標準要按所經營的產品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利潤率來制定。
四、制定月度銷售指標時,不但要制定總銷售目標,同時也需要按品類制定分項目標。
五、定期的例會制度和培訓制度,保證全員的共同成長、發展。
六、讓骨干業務人員參股,按公司利潤每年分紅,增強其對公司的歸屬感。
四、管理架構
轉變家族型管理,建立完善的公司制度。
第一代經銷商大多起源于家族型、夫妻店的模式。男主外,女主內,小姨子做財務,老丈人管倉庫。這種家族型的管理模式在企業起步,發展階段起了重要的作用。親情化的管理體現出的合力,讓第一代經銷商完成了原始積累,但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家族型的企業的弊端暴露無遺。第一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家族內部的矛盾,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第二人才的壓制,公司內部員工之間形成兩大部落:一是與老板有親屬關系的特殊階層;二是非親非故的普通員工。這兩大部落的爭斗,會導致主干人員的流失。第三家族型的企業會引起利益上的紛爭,公司起步時,尚能同心協力,規模大了,親屬間難免會為利益而發生矛盾。
要想讓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就必須改變現行的家族管理模式,向制度化,系統化管理模式過渡。家族化企業如何轉變?一 讓一些元老級的員工退休,這不管這些元老與自己是什么關系,可逐步向這些人拿著工資在家養老,這類人已成為公司發展的障礙,留在公司利小弊大,還不如花錢買個清靜。二 股權集中,如果公司多股東的經銷商,建議把分布在親戚手中的股份購買回來,公司股權需高度型集中,掌握話語權,才能避免在一些原則問題扯皮。三 讓老婆回家,或者自己退居二線,公司只能有一個核心,多頭領導會引起混亂。四 敢于高薪引進人才,在公司關鍵崗位上如業務部分,要舍得花錢聘請素質能力強的人才。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運作流程,并保障制度的嚴肅性。
五、客戶網絡管理
建立起自己的分銷渠道。
經銷商要取得某一地區的代理權,就必然在這地區內建立其自己的分銷渠道系統。在建立分銷渠道方面,經銷商還有一種截然相反的做法。不要分銷商,自己在縣級市場設立辦事處,這種方式當然是比較快捷,掌握力也強,但這種模式一是讓自己管理線和資金鏈拉長,增添經營風險。二是營運成本加大,盈利能力削弱,經銷商的管理能力和規模實力尚未達到這個層面時,建議不要采取這種模式。
那經銷商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分銷渠道呢?
一是與分銷商建立分銷合作聯,根據年度銷售額是多少適當返利。
二是建立退換貨制度,對分銷商的滯銷產品進行調換。
三是定期舉辦分銷商聯誼會,溝通情感,增進客情關系。
四加強對分銷商的工作指導。
五建立分銷商的儲備客戶,對不合格不忠誠的分銷商及時調換、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