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庫存管理
廠家不合理的壓貨,怎么辦?
上游食品的業務人員為完成每月的銷售指標,或者廠家為加速資金的回籠,往往會要求經銷商不合理的壓庫,給經銷商增添了經營風險,影響到企業資金的正常回轉。廠家對經銷商強行壓貨,主要有幾下幾種手段:一是以利誘導,經銷商一次性回款多少,公司多給幾個點的返利。二是以增開經銷商相威脅,本月經銷商的銷售量完不成公司的指標,就新增經銷商。三是虛構遠大的市場前景,告訴經銷商本月公司如何加大廣告投入,如何增加促銷力度,誘導經銷商壓貨。
經銷商在保持合理庫存的基礎上,不合理的壓貨,利大于弊,但也不好得罪廠家,那該怎么辦呢?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去應對:
1 “拖”字訣。以流動資金緊張、商超貨款未到帳等等一直拖下去,廠家就回放棄壓貨要求。
2 “丑話說到前面”,產品的庫存量超到合理線,絕不打款。一般經銷商的庫存量應控制在月度銷量的50%左右,超過這個線,就得三思而行、量力而為。
3 是讓廠家銷售人員知難而退。提出壓貨苛刻的要求,比如各種費用、促銷活動的支持等等,不能達到要求,絕不打款。
經銷商在抵制廠家不合理壓貨時,既要據理力爭;同時也避免與廠家發生沖突。盡量婉轉地去化解。處理這類問題時圓滑地冷處理為上策。
七、資金管理
應收賬款如何控制?
經銷商在經營過程中,難免會有賒銷、應收賬款。經銷商當然愿意現款現貨的經營模式,利潤雖然薄點,但賺在自己手中的錢是實實在在,但現在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要實現全額的現款現貨,難度重重,尤其是做商超的經銷商,賬期長、應收帳款數量相當驚人。
經銷商如何控制應收帳款呢?應該注意幾點:
一,是不能實現現款現貨的客戶,必須建立審批手續。由業務人員提出申請,報老板批準,未批準,不允許賒貨。
二,對有應收賬款的客戶,需確定授信額度,超過額度,不能回款的 停止供貨,查明原因,避免風險。
三,每周一次對應收款的梳理,那些到期的應收款確定回款期限。
四,應收款數額大的經銷商,需設專人管理應收款。每一筆應收款都是真金白銀,都是企業利潤,應收款管理不當會直接造成公司的損失,也會讓公司的不良分子鉆了空子。因此應收款的管理是經銷商管理的重要環節,務必引起重視,不能為了短暫的鋪貨而埋下地雷。
八、資源管理
如何向廠家爭取最大的費用支持?
經銷商做強做大,離不開廠家的支持。廠商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才能打開市場局面,獲得雙方共贏。
經銷商對廠方的支持有三大誤區:
一,我不需要支持,只要廠家給我裸價運作就是,省得雙方扯皮。這種模式常常為小廠家所接受,這樣的產品常常是短線產品,一般沒什么前途的。
二是支持越大越好。廠家市場支持力度大,意味著廠家的希望值也高。廠家的近功近利,如果沒達到希望的目標,廠家往往會放棄市場,因此廠家的市場投入費用不是越多越高。
三,廠家所投入的費用是我應得的利益。省下來就是利潤,所以盡量克扣虛報費用,正因為存在著三個誤區,所以經銷商要取得廠方的支持難度重重,或者著難以取得合理范圍內的最大支持力。
經銷商如何爭取廠方的最大支持呢?一說服廠家,將你所轄的市場,列入廠家的重點市場、樣板市場,生產廠家對市場的重視程度越高,市場投入比例越大。二與廠家銷售管理層確定好市場運作方案后全力配合。你配合度越高,廠家的支持力度就越大。三市場投入費用的透明化,盡量把各項費用花到明處,不要垂涎廠家的支持費用,眼光要放長遠,該投入市場的一定要投入市場,同時讓廠家看到效果。四適當增加自己的投入力度,以自己的小投入來換取廠家的更大投入,換取市場的增量,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潤!
九、客戶談判
如何避免商超系統不合理的各項收費。
對現代渠道--KA賣場超市,大多經銷商是又愛又恨。對經銷商而言,商超賣場是采購是條喂不飽的狗。各項費用名目繁多,年年加碼。尤其是到了與這些賣場簽訂、續簽合同時,對方開出各項不合理的費用,如何去應付,這讓經銷商頭疼不已。
經銷商與KA賣場之間,本來就存在著被動,不對稱不平等的關系。經銷商作為弱勢群體之間,被KA賣場的擠壓再所難免,但經銷商也不應該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在處理商超不合理的收費時,應把握住以下原則。
1.絕不出頭。對于商超新增加了銷售費用,先不表態看看局勢,既不答應,也不否定,拖他幾天,看看別的企業的反映。如果各供貨單位反映強烈,商超也會修正自己的收費標準。
2.虧本的買賣堅決不做。做生意就不需要顧忌面子,商超要增加費用,明確告訴商超采購自己的心理底線,超過底線,寧可放棄。你態度越堅決,商超就會有顧忌。
3.增加自己在商超產品的上架率。你所經營的產品在商超銷量越大,商超就不敢輕易對你增收費用。
4.與商超談判時,不到最后一刻絕不松口。你答應得越輕快,以后對你不合理的收費就越多。
與商超談判,往往是利益的博弈。經銷商往往以為商超費用廠家會承擔,但任何廠家都會費用控制率。廠家在商超上承擔的費用多了,在別的費用支持就少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要相信商超的每一筆費用都是在花你自己的錢,你必須全面預算,把握好尺度。
十、企業發展
以利取勝還是以量取勝?
經銷商都有一個深刻的體會:“暢銷的產品不賺錢,賺錢的產品不暢銷”,既賺錢又暢銷的產品少之又少。
對于要量,還是要利?經銷商分成兩大門派:一類是毛利率低于10%的產品我不做。另一類是我經銷的產品,只賺5個點,多了不賺。這兩種門派態度截然相反,但各有各的道理。第一類經銷商的想法是:“無利不起早”,不賺錢的雞肋產品做它干什么?毛利率低于10%,再扣出儲運,人工,損耗,利稅等,就是一個搬運工。第二類經銷商的想法是:“薄利暢銷”,利小但量大一樣賺錢。
經銷商們就會問:企業發展是以利取勝還是以量取勝,我認為經銷商必須保持合適的經營利潤基礎上,把量做大。
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經銷商應該做好以下幾點:將所經營的產品分為三大類。一類產品有利無量,這類產品屬于朝陽產品,經營這類產品是準備著賺明天的錢。二類產品是有量而利薄,這類產品屬于夕陽產品,經營這類產品目的是穩住自己的客戶。三類產品是有量而有利,這類產品屬于黃金產品,盡可能保持現有利潤基礎上,把量做大。而這三類產品在經銷商經營產品中控制在30—30—40%的比例范圍內。對一類產品重在培育。對二類產品適當控制銷量。三類產品不輕易減價。
總之,經銷商要學會把握時機,賺一切可賺的錢(合法合規等)。畢竟,我們經銷商本質上還是要靠低買高賣來獲取利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