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3月成都糖酒會,卓鵬戰略在“中國酒業新零售高峰論壇”上做出預判:新零售將向垂直領域拓展,2018年是中國酒業新零售元年。從2018年酒業渠道的發展態勢來看,新零售果然是最熱概念。新高端、特色白酒紛紛試水新零售,“門店+社群+新零售”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饋;酒業連鎖發展更是如火如荼,多家連鎖品牌紛紛爆出融資新聞:2018年3月份,華龍酒直達獲得了哈爾濱市政府經開區政府4000萬投資;10月份,中糧名莊薈完成新一輪增資,10大核心經銷商和中金資本旗下基金聯袂入局,與此同時1919獲得阿里20億元的戰略投資;11月,證監會發布信息顯示,華致酒行IPO申請獲得通過……酒業連鎖渠道新一輪的軍備競賽已經開始。資本加持下,酒業連鎖是否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在傳統連鎖業態和新零售模式的雙重推動下,酒業渠道將會發生哪些變化?連鎖化浪潮裹挾下的渠道品牌如何平穩渡過急流險灘?怎樣認清連鎖新零售的本質,找到酒類連鎖的核心模式?本著“為行業健康發展立言獻策”的使命,基于對酒業連鎖的長期跟蹤研究,憑借在新零售領域的專業經驗,借此機會向業界系統闡述我們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希望為酒類流通領域發展貢獻智慧!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酒業連鎖春天已來,但未來任重道遠!
縱觀行業發展規律,一個行業成熟的過程通常表現為渠道模式向“去中介”方向進化。而連鎖化正是渠道模式進化的重要標志。中國連鎖行業的發展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很落后。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中國商務部、美國census bureau人口普查局、美國《STORES》雜志的綜合數據對比顯示:中國的規;B鎖零售企業銷售額在社會零售銷售總額中的占比僅為6.4%,遠遠低于美國37%的水平。
聚焦到酒類流通行業,由于分銷模式依然是主流模式,酒業連鎖化程度一直處在較低水平。雖然目前缺乏酒類連鎖化率的權威數據,但我們認為,中國酒類流通行業的連鎖化率應該遠低于10%。低連鎖化率一方面說明酒類流通領域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說明酒類連鎖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兩年我們一直在業內強調“連鎖風口將是支撐酒類流通市場升級轉型的主要動力”。特別是在新零售變革的推動下,跨界資本加強了對萬億酒類流通市場的關注,未來3-5年內將是酒類連鎖大整合時代,“搶商搶店”競爭加劇,市場將進入連鎖快速發展期,酒類連鎖的春天確實來了。
春天雖然來了,并不意味著立刻就會滿園春色。我們也要冷靜的意識到,酒類流通市場的變局還需要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2011年,商務部在《關于“十二五”期間加強酒類流通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到“十二五”期末酒類零售企業連鎖化率提高到20%。而2017年商務部發布的《關于“十三五”時期促進酒類流通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雖然再次強調“將連鎖、加盟經營作為健全酒類流通體系的重要方式”,但卻沒有提及連鎖化率的任何目標。這也變相說明酒類流通的連鎖化進程依然任重道遠。
酒業連鎖品牌謹防五大發展陷阱
由于本輪酒類連鎖的發展增添了資本的翅膀,因此擴張速度將會極速加快。但資本是把雙刃劍,它對業績增長和快速擴張的“貪婪”也會裹挾著企業走入歧途。這類情況屢見不鮮,以曾經風靡一時的無人貨架行業為例:2017年到2018年年初,無人貨架領域累計融資額達30億,入局品牌達到50多個。而2018年上半年,包括“GOGO小超”、果小美等在內的無人貨架品牌相繼爆出撤站、裁員、資金鏈斷裂等消息。真是“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誰在裸泳。
我們作為酒業領先的咨詢機構,既要做春天來臨前的“報春鳥”,也要在市場熱潮中及時發出“警世恒言”。因此,我們在此提醒酒類連鎖企業要警惕五大發展陷阱。
1. 盲目擴張陷阱
據公開報道的消息,多家酒類連鎖已提出明年的開店計劃,數量都在千家左右級別。雖然我們相信各家企業不會貿然制定擴張目標,而且我們也認為通過加盟、合作、并購等方式有可能實現這些宏大的開店計劃。但制約連鎖擴張的瓶頸從來不是資金,而是管理體系和組織配稱等要素。就像有些酒類連鎖通過對煙酒店“翻牌”的方式(即進貨換門頭)實現門店數量的擴張,但其中潛在風險巨大。連鎖業態是通過統一品牌進行信譽背書的模式。這些翻牌店和連鎖企業之間本質還是供貨關系,缺乏管控的“偽連鎖”很容易因為某個細節問題對整體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
2. 單店盈利陷阱
由于房租、人員等成本的上升,線下門店的經營壓力與日俱增。單店盈利是連鎖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如果這個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即使連鎖門店數量保持擴張,仍然是“無根之木”。
而單店盈利涉及到系統生意模式的構建。正如我們提出的“單店盈利五力模型”,是將商圈力(門店選址),形象力(消費體驗),產品力(產品組合),導購力(團隊管理),推廣力(集客/留客/鎖客)等多個版塊有機結合,每個都不可或缺。
3. 產品供應鏈陷阱
隨著本輪酒業市場環境的調整,行業集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大品牌的話語權繼續增強。因此,對于酒類連鎖企業來說,供應鏈就是“阿喀琉斯之踵”。一線酒企依然會謹慎把控各渠道之間的平衡關系,保障整體市場的健康發展。這將是對酒水連鎖企業在規;赡芰,廠商關系,品牌力等方面的綜合考驗。未來,如果連鎖企業缺乏市場頭部品牌的核心產品,就會導致連鎖門店喪失競爭優勢,經營利潤率走低。在眾多連鎖品牌中,中糧名莊薈正是憑借在進口酒領域的供應鏈優勢異軍突起,連續5年持續增長,成為發展最為健康的酒類連鎖企業。
4. 連而不鎖陷阱
由于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廣闊的市場縱深空間,所以連鎖企業很難對市場進行全面覆蓋。因此,我們在連鎖咨詢過程中一直強調要遵循“區域多店”的原則。實際上,無論是中糧名莊薈、1919,還是酒便利,抑或是酒直達,也都是基于區域核心市場的有效覆蓋發展起來的。如果不能基于城市構建合理的門店布局,而是散亂的點狀拓展,就會導致“連而不鎖”,無法形成爆發力。一旦陷入連而不鎖的局面,酒類連鎖企業需要投入更大的資源才能實現市場突破,往往只能“事倍功半”。
5. 單一模式陷阱
據統計,中國有680萬家“夫妻店”零售終端。它們雖然單體銷售額不大,卻是體量龐大的長尾市場。有專家分析顯示,這些夫妻小店貢獻了整個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的在三線城市、縣級市。而作為酒類流通市場中重要組成部分的煙酒店終端,多數正是以“夫妻店”業態存在。
酒類渠道的特殊性在于,真正的核心煙酒店并不單純靠零售來掙錢,相當大的比例靠的是基于關系的團購生意。酒類連鎖企業整合的目標主要是以零售生意為主的夫妻煙酒店。對于區域市場的核心煙酒店,即便是連鎖巨頭也難以輕易消滅。所以,酒類連鎖不能陷入零售為主的單一模式,應該采取復合生意模式,或者通過產品、數據等優勢賦能核心煙酒店,形成聯盟,協同發展。
從連鎖新零售本質洞悉真偽模式
連鎖作為成熟的商業模式是許多行業的主流業態。近年來風頭正勁的新零售熱潮讓連鎖行業更加如虎添翼。但是我們看到很多連鎖企業也面臨發展瓶頸,大規模關店、撤點情況屢屢發生。一些打著新零售旗號、靠資本催生的連鎖企業在急速擴張之后,也遇到經營問題,一旦資金鏈緊張就立刻“失血而亡”。
酒類連鎖企業也同樣面臨著如何構建核心生意模式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一些后發企業,遇到的是“一步跨兩步”的局面,也就是說既要搭建連鎖運營體系,又要同步實現新零售升級。我們在咨詢服務過程中看到很多連鎖企業做的是“偽連鎖”、“偽新零售”,忽視連鎖經營基本規律,浮躁的追風口,炒作概念,這都是非常危險的。
要想洞悉酒類連鎖的核心生意模式,就應該從連鎖新零售的本質中探尋。
從1859年世界第一家連鎖商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開始,連鎖業態逐漸成熟;乜催B鎖經營概念,它是將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若干個企業,以一定的形式組成一個聯合體,在分工基礎上實施集中化管理,把獨立的經營活動組合成整體的規模經營,從而實現規模效益。因此,連鎖的本質實際上是通過“連形象”,降低品牌推廣成本;通過“連產品”,降低產品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通過“連運營”,降低營銷成本;通過“連人才”,降低管理成本……
如果說做生意需要“開源節流”,那么連鎖業態更加側重“節流”。所以我們看到,正是日本人在精益化管理方面近乎苛刻的追求,才讓誕生于美國的7-11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連鎖便利店集團。而7-11通過“科學選址,密集開店”(降低租金成本)、“精準選人,高效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數據選品,強化供鏈”(降低采購成本)成為了“人效之王和坪效之王”。
“區域多店擴張模式”,“連鎖運營五力模型”,“一句話選址原則”等工具都是構建連鎖生意模式的“超級實戰方法”。
而新零售的本質則聚焦于“開源”。新零售模式的誕生是因為阿里遭遇線上流量增長瓶頸,騰訊面臨巨大流量無法變現的困境,不得不開拓線下流量戰場?梢哉f,新零售天生就是為了解決流量增長和流量變現問題。所以,新零售對傳統連鎖來說,意味著更多線上流量、跨界流量的聚合與重組,是門店生意的“開源”部分。
我們獨創的“新零售超終端3+模式”,正是基于新零售本質提出的打造“超級門店”方法論:通過“線上+線下”,一方面通過互動營銷模塊吸納線上長尾流量,另一方面通過“零售+團購+分銷”復合模式整合線下流量;通過“店內+店外”,建立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于一體的五感體驗系統,同時利用“集客/留客/鎖客”手段拉新、留存、促活;通過“產品+服務”,實現產品銷售和社群、品鑒、定制等增值服務的融合。
萬億酒類流通市場已經進入連鎖化發展的快車道。隨著連鎖新零售的發展、成熟,相信必然會推動整個酒水行業的迭代升級。但是,風口中的人往往會迷失方向。我們只有遵循連鎖發展規律,挖掘新零售跨界創新基因,才能夠推動酒類連鎖健康有序發展。卓鵬戰略希望酒類連鎖企業都能夠在春天里茁壯生長、收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