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于酒水企業而言,是艱難而又欣喜的一年,多家大型企業成功上市,經營業績表現不俗;數家區域性企業舉步維艱,止虧成為大事;不少機構和企業依靠業內資源轉型“互聯網+”公司,風頭正勁,如沐春風;幾家傳統垂直電商公司進入轉型階段,資本依舊追捧,前途仍舊未卜??
今天業內很多專家、學者、企業家都在表明態度,要大踏步地擁抱互聯網。但擁抱互聯網的實質不是互聯網本身,而是互聯網連接的消費者。傳統酒企擁抱互聯網不是一個概念和口號,也并沒有“高大上”,而是要讓互聯網變成企業經營的工具,在原有的經營體系中,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信息更透明,而不能帶來經營業績提升的擁抱互聯網都是意淫。
所有大變革的時代,最終能夠脫穎而出的一定是“帶來成就的結果”,而結果導向下的預期是所有酒企“擁抱變革”的內在動力。我從2013年開始研究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改造,經過兩年的摸索,獨創“傳統酒企移動互聯1.5模式”,積累了規模意義上的經驗、認識和系統操作方法,總結了一套基于“傳統酒企移動互聯網”改造的方法論,希望能在今天撲朔迷離的環境下,給予企業以幫助。
今天大家都在談論“互聯網+”,從字面理解,“互聯網+”并不能準確描述“傳統企業的互聯網進程”。“互聯網+”的核心是以互聯網為根本,以線上資源為先導,嫁接傳統產業或傳統產品,從而提升運營效率與消費者價值。而傳統企業的本,是既有商業生態與渠道環境,本不具備互聯網基因,生生植入,只會水土不服。因此,和君認為,準確地表述“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應該是以傳統產業為根基,以傳統資源生態為核心,借助互聯網工具和運營模式,優化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所以應該是“+互聯網”。
新媒體策略
自媒體不單純是傳播,而是消費用戶的組織入口。高度移動互聯化的今天,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碎片化的時空下,傳統媒體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這也正是自媒體快速崛起的豐厚土壤。而自媒體的現實情況多數依舊是“媒體化的自媒體”,承擔的角色只是單純的“傳播和信息提供”,這在今天的靜態環境下看,盡管價值高,但長期看依舊會進入“紅海競爭”。而傳統企業的自媒體與其相比,價值利用效率更高,因為其最大的資源來源于“產業基礎”。因此,和君幫助酒企建立自媒體,不單純是建立“自傳播通道”(盡管這很重要),而是建立“以產品為基礎的消費者體驗平臺”,從而將品牌、產品與消費者進行深度連接,形成消費者組織的入口。例如,邯鄲永不分梨的自媒體平臺“和你在一起”,目前擁有15萬粉絲,其自媒體平臺,除了擁有龐大的自傳播量以外,更重要的是,這15萬粉絲是通過“送酒”獲取的,也就意味著,這15萬粉絲不光是永不分梨的傳播者,更重要的是鄲酒產品的體驗者和用戶,也是最終轉化為客戶的主要基礎,這才是最重要的價值體現,這就是和君稱之為的“產業自媒體”。
自媒體的媒體屬性不能變,用戶需要更廣泛。媒體屬性是基于大眾的。命名上需要體現第三方媒體屬性,而不是企業內刊。比如,邯鄲永不分梨的自媒體的名稱是“和你在一起”,蘭州青青稞的自媒體的名稱是“你好蘭州”等。
在人群獲取上是需要廣泛的。這個問題在和君服務過程中,經常被企業方問及一個問題:“送了那么多酒,有了不少粉絲,這些人是我們的核心客戶嗎?”這其實是受傳統銷售意識禁錮的一個顯著表現。我認為,首先,做自媒體的其中一個要義是要幫助企業建立“自傳播平臺”,沒有任何一個媒體對于人群是有限制的。比如戶外的大牌,一年上百萬,難道我們要不喝酒的人不看這個廣告嗎?況且這是個從0到1的過程,之所以以送酒為主要形式,就是要在尋找粉絲的同時進行產品推介和產品宣導,產品是入口。粉絲不值錢,有產品黏性的粉絲才是值錢的。其次,只要是產品價格在大眾價位的產品,就適合于各個年齡段和各個人群,原因只有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靠的不是一對一推薦,而是多對多的口碑影響,不喝酒不代表不買酒,要讓更多人影響更多人,這也是移動互聯網強調的“蜂巢效應”。再次,核心人群是被篩選出來的,從來都不是被找出來的。我們無法臆想我們的消費群和消費動機,只有當我們的用戶數量足夠大,才有可能進行不同層級的歸類與管理,以及針對性的營銷。在眾多企業的運營過程中,和君團隊內部有一個要求,就是一個企業的自媒體粉絲數量要達到當地人口的10%,才算達標。在第一階段粉絲快速進入和數量放大之后,會不斷地細分不同的粉絲種群,從而達到“粉絲層級的群體化管理”。
內容運營是自媒體的關鍵。內容為王是互聯網時代的大趨勢,前些天報道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大量投資自媒體,而且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內容運營上下大功、投大錢。很顯然,今天有價值的內容已經成為消費者組織的重要入口,而且凡是有內容輸出的平臺都是有巨大商業價值的,比如羅輯思維等。和君咨詢建立了一個十多人的團隊專門負責內容運營,在各個平臺上編輯、原創、購買有看點的內容,并通過有效的轉發系統進行內容分發,從而保證各個平臺的閱讀率和內容活躍度。目前十幾個平臺的平均閱讀率都保持在20%左右,遠超自媒體行業的平均水平。
粉絲社區+消費社區的雙社區模式
粉絲社區。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很熱衷于社群,我認為,營銷的本質是“構建與顧客一體化的信任關系”。對于酒企而言,多年來一直缺少的也正是與消費者零距離的接觸與互動,缺少真正品牌信任和消費者忠誠。
中國自古以來就具備天然的社區組織,最小單位為家族,以姓氏脈絡的家族傳承和組織方式,最大單位為村,以“姓氏+地域”的組織活動與社會分工。這樣的組織形態都具備一個共同特點——彼此依存、相互幫助。進入現代社會,這類社區的商業價值變得模糊,自小米出現后,小米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數以千萬的粉絲進行了有效引導,以“興趣+地域”方式,對散落在各地的粉絲進行規模化組織,繼而形成了具有相同價值主張和生活方式的粉絲社區。
獲取流量只是開始,留住粉絲才是核心,獲取信任,構建社區才是王道。自媒體平臺為社區構建開啟了一扇窗,而真正構建社區需要多對多的交流,以此才能形成緊密關系的互動和可持續的價值。
和君項目組基于“移動互聯的本質是基于關系的交易而非基于交易的關系”為基本原則,以興趣、愛好和相同的事為基點,對于平臺用戶進行以群為單位的組織,并建立以粉絲運營為核心崗位的組織設置,進行粉絲互動與點對點服務。目前眾多酒企的后臺都建立了各類群數十個,每天的群內互動和活動組織十分頻繁,這數以千計的用戶,已經成為各個酒企的絕對“忠粉”,他們不單成了產品的義務推廣員,也成了酒企產品研發、市場監督的參與者,更有甚者,這些粉絲有些還成了酒企的員工。正是有了他們的帶動與示范效應,公眾平臺的目的即高活躍度才得以保證。
社區是人與人構建的生態環境,構建一體化的粉絲社區,不只是建立銷售網絡和售賣平臺,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大家幫助大家”的群族關系,人情原鄉將是構建社區的核心價值導向。邯鄲永不分梨的“小佳欣事件”“求婚小伙大家幫”,“99車友會”,蘭州青青稞的“粉絲集體慰問事件”等都是構建粉絲社區的一個縮影。企業一旦建立了粉絲社區,就意味著構建了極高的消費者競爭壁壘,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搶奪心智資源。
粉絲社區建立與運營的三個基本原則:1.線上線下活動一體化,周周有主題,天天有活動。讓更多的粉絲參與其中,以事情和愛好進行組織管理。2.有溫度,有情感。建立信任的關鍵是“利他”,一切以粉絲的需求為出發點,尋找正能量,發揮正能量,企業開始主導,后續不斷引導“大家幫助大家”。3.選擇活躍粉絲,建立自組織。從不同的群落中選擇活躍的積極分子和意見領袖,企業給予支持,鼓勵其組織各類活動,持續保持社區活躍度。
消費社區。在經歷了黃金十年的酒水行業,其終端數量已經十分龐大,很多城市的酒水零售終端已經供大于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即使很多企業按照既往的傳統營銷方式,大量追求鋪貨率,也很難實現有效動銷。即便動銷,也很難在投入產出上獲得良好收益。
現實的場景是這樣的:假定一個城市人口為200萬,這些人群被交叉分配在兩個社區消費場景——居住社區、辦公社區中。其中居住社區的消費場景最為集中,其酒水終端布局也最為密集。和君咨詢在各個區域市場,以社區為單位,把城市分成若干個小塊,每個小塊尋找出可滿足消費者購買便利的若干個終端,以終端為載體開展粉絲運營、品牌傳播和銷售引導工作。
這樣一來,假定原來覆蓋1萬人的幾個社區周邊,需要在既有的10個甚至更多的終端完全鋪貨,才能形成相應的銷售規模,而現在只需要3—5個店布局就可以完成對于周圍1萬名消費者的覆蓋與服務(范圍大致在0.5—1公里內),因為通過移動互聯工具,以“送酒品嘗”等活動可以將周圍的消費者有效獲取在企業自媒體平臺上,日常通過粉絲運營,對于平臺和品牌產生信任關系,并階段性地通過“一對一的優惠信息”將消費者與終端完全綁定,最終形成的結果就是,在消費額不變的情況下,終端數量在減少,導致終端運營成本大幅度降低,終端單店贏利率在大幅提升,因此終端商的合作積極性被極大調動。而且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大量的消費者被引流到終端店鋪,購買企業的酒水產品,而消費者進店后的多品類購買也提升了終端店鋪的整體贏利率。終端店老板因為與酒企合作,不光獲得了酒水產品的高動銷,同時還收益了基于人流量的財務價值。終端合作意愿加強,分銷商、經銷商的出貨壓力驟減。
在這種消費場景下,基于粉絲社區的線下運營,也提供了更為強勁的組織動力,因為眾多粉絲都來源于周圍社區,大家同為鄰居,“社交”更加成為一種剛性需求,而且對于企業而言,組織難度和組織成本將降低很多。這正是微信營銷進社區,依靠精準鋪貨率,解決高動銷率。依靠消費社區,促進建立粉絲社區。
在新互聯網時代浪潮下,時不我待,不進則退,擁抱移動互聯1.5模式,植入移動互聯1.5模式,發揮移動互聯1.5模式,是中國所有傳統企業移動互聯網轉型所必知、必用的實戰方法利器。(作者為和君咨詢酒業移動互聯事業部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