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酒業對年輕消費者的關注和追逐從來沒有像如今這樣熱切。酒業在思考,當前白酒的重度消費者代表的可能只是酒業的過去和存量,酒業的未來由誰來主宰?
“消費斷層問題如鯁在喉,成為了大家的一塊久治不愈的心病。”即便是國家名酒茅五劍等,也擺脫不了行業發展必經的宿命。然而,傳統簡單直接的營銷方式越來越讓年輕消費群體反感甚至是鄙夷。
有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全行業均面臨的難題呢?或許我們能在互聯網營銷新玩法中窺得一絲端倪。
未來10年,傳統酒業得80、90者得天下
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按年齡將整個社會劃分為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青少年、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等六類人群的話,年輕人已占到全國人口比率的27%。
這是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消費主力軍群體。他們喜歡超前消費、個性化的消費體驗,不盲目追求名牌與明星效應、看重自我價值和自我族群的認同感。2017年,80后群體當中大多數人已經三十而立,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與消費的中流砥柱。而90后也正逐步實現經濟獨立,處于一個社會角色轉型的時期,在追求新穎與時尚同時,力圖站在時代的前列,領導消費新潮流。
尼爾森在2016年關于消費信心的報告中指出,80后家庭的月收入與60后、70后、90后家庭相比居首。36%的80后家庭月收入超過1萬元人民幣,緊隨其后的是70后(32%)和90后(31%)。
“未來10年內,80后、90后年輕消費群體將成為酒類消費的主力。”白酒營銷專家、黑格咨詢集團董事長徐偉如此表示。經銷商代表成都酒商李總曾表示贊同:“目前我公司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川內80、90后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數據,5年后他們將成為酒類消費的核心群體。”
然而,當年輕群體在酒業營銷中的價值逐漸凸顯,傳統白酒消費群體的消費斷層問題就愈加明顯。白酒營銷專家楊光認為,傳統白酒的消費群體如今已面臨老年化。目前中國白酒消費者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80后和90后更多地被紅酒和洋酒所吸引。若想白酒消費者不出現斷層,就必然要培養年輕消費群體。即便是以國酒茅臺為代表的高端名酒也不例外,他們已經開始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培養和品牌對接工作。
年輕群體所帶來的消費大潮即將來臨,但大多數酒企依然未能準備好迎接這一輪的人口和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紅利。
自說自話式營銷舉步維艱,互聯網為酒企“年輕化”推波助瀾
相較于洋酒來說,中國傳統白酒似乎難以抓住年輕人的“芳心”,酒企的傳統營銷也顯得“自說自話”。目前,酒企吸引年輕消費者主要采取改變包裝、產品名稱、降低度數、增加互動、電商促銷等手段,這些方法有的如隔靴搔癢、治標不治本,無法真正觸及年輕人的內心,與其對話、尋找共鳴。
然而,近年來快速發展的互聯網為破解這個行業性的難題找到了新的路徑。
在今年7月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原創新聞平臺用戶洞察白皮書》當中,2017年中國原創新聞平臺用戶中,20-29歲占比29.8%,30-39歲占比25.7%。80、90后成為互聯網新聞服務滲透率前三的群體。
同時,通過移動社交平臺將帶有不同標簽的產品故事短時間內鋪陳蔓延,打造產品影響力,能夠滿足年輕人對產品故事的期待。
那么,酒企應該如何運用互聯網觸動年輕人?這些案例和方法值得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