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經濟大環境與政策影響,近兩年白酒中高端酒呈現較為明顯的頹勢。酒企和酒商都在尋找出路。因此,在今年南京糖酒會上,《新食品》組織召開的首屆食品酒類經濟年會備受關注。本次年會邀請到了國內知名經濟學專家石齊平、馬光遠,也請來了資深媒體人曹景行以及五糧液、洋河、西鳳、衡水老白干、通葡等酒企的領導匯聚一堂,討論中國宏觀經濟大勢下的行業方向,希望從逆境看勢中把脈行業發展大勢。
一個“大勢五年”沒有回答的重要問題
在這場思想論道中,“大勢五年“,依然沒有回答白酒行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白酒產業最大的變數在哪里?酒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里?
從市場格局分析,中高端白酒基本上為兩類企業的產品所占據:一是全國性品牌,二是區域強勢品牌。特別是最近幾年,一些區域強勢品牌在激烈的競爭中,涌現出了更為強大的生命力:在四川,我們看到瀘州老窖、郎酒等品牌的系列產品依靠鮮明的酒體特點和“六朵金花”的名氣在全國市場上跑馬圈地;在湖北,我們看到白云邊,因著詩意的品牌文化和兇悍的終端營銷而橫掃湖北以及環湖北市場;在安徽,我們看到古井貢依靠古法釀酒以及執行到位的營銷戰術,成為徽酒中的典型代表,即使在2015年這樣的困難年月,也在河南這樣的產酒銷酒大省拿下了近10億的大單!
由此可見,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迥異,釀酒產業作為一項傳統產業,講究的是“天地人和”,依靠的是“水、氣、生的和諧”,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土地出一方美酒。除了全國一線品牌,眾多區域品牌的生存和發展將影響行業的未來。
區域名酒,將是行業變數最大的群體
在采訪的過程中,有行業觀察家對未來白酒前景的發展擔憂:“在白酒行業中,大商占據了茅臺、五糧液、劍南春、洋河等優勢資源,對于新介入這個行業的人,酒業的機會點在哪里?如果說中國老四大、老八大是中國白酒的骨架,眾多的區域品牌就是其血肉,F在通過調整,骨架已經確立并經受了考驗,但一個行業要發展,肌肉不發達,很難說明這個行業是一個健康發展的行業。”可以說,除一線品牌之外的區域性酒企,這個群體未來生存與發展,決定了行業走勢,也可能是對行業未來影響產生最大變數的群體。從消費層面看,對于非常接地氣、親民的一些大眾酒品,也就是零售價格在50元以下價位的低端酒市場則在這輪調整中依然呈穩定上行的趨勢。像老村長、白牛二、西鳳375這些產品,通過快消方式,實現了穩步增長。
可以說,區域品牌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他們一旦在某個區域成長、爆發,會產生驚人的核變。有經銷商表示,對于這類區域強勢產品,是他們看好并愿意代理的。“現在做名酒的利潤很低,掙不到多少錢,反而選擇當地數一數二的品牌來做,利潤率比代理名酒高”,河南利合商貿譚總說。那么,對于大眾、親民的區域強勢品牌要如何運作?特別是對于區域品牌必須牢牢抓住的中低價酒市場,該如何運作呢?湖北襄陽市大德天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成洲認為,“未來,為當地大商定制區域產品,很可能是運作低端酒的發展方向。”
占位中低檔市場,區域名酒有先機
眾所周知,在各地市場,中高端酒基本上是“茅、五、洋、劍、瀘、汾”的天下,以前,依靠政府帶動,區域強勢品牌可以推一些高端酒、次高端酒。但現在“政務領袖”的推動作用在嚴禁“三公消費”的政策限制下已經退潮,區域強勢品牌把價格定位基本鎖定在20-50元、60-120元,以及150-300元之間的范圍。
這些價位段產品多、品牌亂、競爭異常激烈。“中低檔酒雖然擁有極大的市場容量,但要成功,它將面臨多維度的競爭:品牌、品質、管理,缺一不可。經銷商要想在這一領域有所斬獲,除了要擁有在區域內具有一定品牌張力、品質過硬的產品之外,還必須要掌控渠道,這樣產品才能迅速得到發展且不至于在短期內消亡。” 姚成洲說。如果按照以前的大區制管理,廠家要到各地設辦事處,就面臨人員、房租、管理費用、辦公費用等諸多投入,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對廠家來說,如果沒有強大的資金實力支持,冒然全國化布局是很危險的。
這也給區域名酒留下了巨大的發展機會。“比如杜康酒,在全國、在河南都是比較有名氣的,但是如果喊它到全國去開發市場,絕對不是上上策,反而他以河南為中心,一方面廠家直營一些核心區域,另一方面,對周邊區域選擇實力較強的經銷商定制開發產品,這樣做避免各地竄貨把價格做穿,同時也很好進行了產品區隔,便于管理和總體市場占有率的提升。”某杜康酒開發品牌商告訴記者。對于廠家來說,如果算不過賬,則只能撤退。有人認為,如果將產品底價交予具有渠道實力的區域大商,他們在有渠道利潤空間支撐的前提下,是完全有能力保證產品推廣銷售的良性發展和市場秩序,實現渠道鏈條上的各個利益方共贏的,這也是目前區域名酒采取的有效方法。相較中高端白酒,低端白酒同質化更為明顯。
這是區域品牌在發展中一個很大的“致命傷”,那怎么樣才能避免這種“同質化”陷阱?區域強勢品牌的未來在哪里?區域品牌的崛起是酒類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嗎?如何才能成為當地知名度最高的酒品?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