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晚19時許,李克強與上合組織各國領導人在鄭州相會,共同參觀河南省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合作成果展,隨后舉行宴會歡迎外賓。
宴會融入許多河南元素,如中原冷菜大拼盤、杞縣紫薯泥、河南特色燴面等,無不體現著濃濃的“河南味”。但兩款宴會用酒卻與豫酒無緣,或者說與白酒無緣,當晚宴會用的是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干紅和煙臺張?ㄋ固鼐魄f干白。
當李克強舉起紅酒杯歡迎來賓時,當在第二天各大媒體報道中,遍尋桌上白酒無果時,紅紅的葡萄酒似乎再次觸痛了白酒行業本已脆弱的神經。
不可否認,對于白酒消費市場來說,一段時間長期以官場為核心,引導著品牌的起起落落。但是,通過一次宴會用酒真的就能看到白酒行業的明天嗎?筆者認為,白酒行業無需過度解讀!那么,為什么近些年來,但凡一些重要的國際性宴會,白酒都與之無緣呢?
原因一:中外飲酒的口味不同
數據表明,2014年,中國白酒產量占世界烈性酒產量的37.5%,但在海外的市場份額卻不足千分之八。
中國人“洋酒”喝得多了,但似乎較少聽到“老外”喝白酒的消息,國外市場上銷售的中國白酒,其消費對象主要是華人。
中國白酒完全不符合老外的口味,問題不在于度數,而在于味道。中國人向來以濃香、醬香等各種香型來給中國白酒分類,可是這些香型到了歐美并不受歡迎,在他們看來,中國白酒的味道很“沖”。
反觀俄羅斯,伏特加雖然是烈酒,但在歐美國家的銷量卻非常大,原因很簡單,在酒吧里,雞尾酒有六成以上加了伏特加。伏特加是一種百搭酒,可以與各種飲料調配飲用。
在中國,朋友在一起吃飯,開幾瓶二鍋頭眾人舉杯一飲而盡是一種增進感情的好方式;而在國外,喝酒是一種消遣,他們比較傾向于喝一些軟性酒,烈酒都是以雞尾酒的方式飲用。
因此,中外飲酒口味的差異,決定了國際性會議的宴請用酒。
原因二:國際宴席與張裕優勢
中國正走向國際化的舞臺,了解飲酒在國外餐飲宴會和社交活動中的重要意義,就能更好地與外國人打交道。
首先,與中國的一些宴請不同,外國人并不把飲酒的多少與合作成敗的可能性大小聯系起來,干杯只是用來表達敬意,并不要求把酒喝光。敬意和欣賞是通過細酌慢飲來表達的,飲酒是方式,溝通才是目的。
一般來說,葡萄酒是國際宴會場合的?,酒莊酒更是高端葡萄酒的主流。
張裕涵蓋國內6大酒莊、國際4大酒莊,全面覆蓋葡萄酒高端市場。北京張裕愛斐堡國際酒莊還推出私人酒窖服務,率先將期酒這一國際通行的高端葡萄酒營銷方式引入中國。
針對國內一些人認為“高端葡萄酒都是進口的,中國的葡萄原料是否能做出世界頂級葡萄酒”的懷疑,張裕公司總工程師李記明博士表示,“中國已經形成了十大葡萄產區,張裕完全有能力在布局的六大優質產區生產出與國際著名產區相媲美的葡萄酒”。
連續多次入選國際宴會用酒,這與國際宴會用酒習慣和張裕自身的實力優勢是密不可分的。
結束語:宴會用酒要淡然視之
其實,不僅是近些年來國際宴請中沒有白酒的影子,筆者查閱大量資料后發現:大概是從2002年開始,即便連中國的國慶招待會,也不再用傳統的高度白酒作為宴會用酒。
也是從那時起,出現了“每位客人面前放三只酒杯”的規制,三只酒杯的形狀和功能都各不相同,一側杯肚稍小一些的專門用來裝白葡萄酒,中間杯肚稍大的那支裝紅葡萄酒,另一側杯肚最大的那支是飲水杯。
因此,不難看出,白酒淡出重大宴席的餐桌,并非新鮮事,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而從2002年開始,中國白酒正式迎來了黃金十年發展期。重大宴席用酒的變遷,只是中國走向國際化的標志之一,實在無需過度解讀和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