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我最近有個疑惑,源自于瀘州老窖的窖齡與特曲之間的區隔問題,譬如在12月7日《濃香正宗·品牌復興》瀘州老窖特曲60版2018年營銷工作會議上,特曲60版(400-500元)、特曲晶彩版/紀念版(300-400元)次高端、特曲老字號(200-300元),已經非常明確的價格定位在次高端,照著軟文通稿的描述“該體系的明確,也意味著瀘州老窖明確了特曲品牌插入次高端市場的三把“尖刀””。怪異的一點,就在一個月前,也就是11月8日“瀘州老窖百年窖齡酒(30年、60年、90年,售價258元、358元、2268元)”在重慶希爾頓獲得“2017中國次高端白酒典范品牌”,同一企業的同一價格帶主推產品競爭同一細分市場,似乎有悖于于瀘州老窖的“精簡聚焦”戰略,雖然筆者有一些個人的理解,但是由于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所以不再說明。
正文:
根據資料可查詢顯示,瀘州老窖特曲的產品系列包括特曲80版、60版、紀念版、老字號,晶彩、老酒。前者對應80年代的“憑票酒”、60年代“老鄉長”、“巴拿馬金獎”“中華老字號”等榮譽,后者則是面對80、90年代消費群體的特別研制,以上所有產品都是主打“歷史、品質、工藝”概念,隸屬于瀘州老窖懷舊酒類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懷舊公司”)。結合現有的網絡資料,(懷舊公司軟文、網銷平臺數據、經銷商調研),針對特曲的產品定位與未來走向筆者有幾個推測:
首先從“懷舊公司”這個公司名字以及產品的概念出處(參照上文),特曲系列產品可以說承載著瀘州老窖的榮譽之光,從其定位“中國名酒宴席第一用酒”的品牌定位角度,可以說涵蓋了60-90年代整個中國白酒消費人群,試圖通過瀘州老窖的幾次紀念意義事件喚起消費者的認同感,進而切入次高端市場,但是似乎事與愿違。特別是特曲老字號這款產品(產品招商價格288元/瓶),自2016年11月7日至2017年3月9日,經過多輪的停貨、提價與“雙軌制”,瀘州老窖試圖穩定產品價格,但是根據目前的網銷價格調研顯示,特曲老字號價格集中在208-218元/瓶(52°,京東,帶贈品),可以說已經劃入200元左右價格帶范疇,產品設計價格體系與實際售價偏差較大。
其次從實際的銷售情況看,調閱相關數據,作為特曲的“旗艦產品”的“特曲60版(售價428元/瓶,電商均價)”,月銷量均在個位數,并且最低價在390-398元(瀘州青利商貿),已經大幅跌破特曲60版460-480元(零售價)的價格紅線。雖然電商銷售數據不能夠全面的反應60版的真實銷量與價格參考,但是可以為我們側面了解特曲60版目前的市場接受程度做個參考,從而為下一步的判斷提供依據。(由于京東的評論是累計制,而且不顯示月銷量,但是調研顯示,評論最高的來源于1919京東店,從2015年3月25日開始,共計460條評論)。
剔除80版(528元/瓶)的干擾,選取一個上線產品(特曲60版),一個下線產品(特曲老字號)的價格體系與銷售情況(非量化指標),應該說基本能夠反映特曲系列面前的處境以及戰略選擇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