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版圖上,位于白酒金三角核心區域的瀘州與宜賓產區歷來是酒業關注的焦點,圈內的風起潮漲、暗流涌動大多與這里有關。
如今,瀘州以“跑馬圈地”的形式拉響了起航的汽笛,宜賓的“千億”軍功章上也鐫刻著轄區企業各顯神威的身影。隨著品牌集群式成長被重新賦予新的含義,瀘州、宜賓兩大產區間的“明爭暗斗”以及“合縱連橫”,充分詮釋著酒業新時期獨一無二的“雙城記”。
1、頂層設計致力產業整合,瀘州與宜賓各裝“風火輪”
不管是“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還是“酒以地興,城以酒名”,宜賓與瀘州這兩座城市在經濟與文化發展中的每一幀、每一幕都帶著酒味兒。
今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第十一屆三次全會明確提出,要培育壯大以宜賓、瀘州為區域中心城市的川南城市群,加快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川南經濟區重點打造世界級白酒產業集群,成為新時期下“川酒振興”的重要戰線。
這標志著宜賓、瀘州白酒產區的發展步入更高軌跡,也為接下來兩座城市的競與合定下了基調。隨著近年來產區集群發展的概念逐漸進入中國白酒行業主流視線,兩大城市基于產區的戰略規劃也從政策、資本等不同層面,對內對外發出新的戰斗號角。酒業作為瀘州、宜賓兩座城市的支柱產業,如今一個奔著1000億規模前進,一個已經在謀劃1500億目標。
近年來,宜賓、瀘州作為川酒中的對標城市,在政策層面已經展開實質性布局。
(瀘州、宜賓政策布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今年7月,瀘州在發布的《瀘州市千億白酒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中提出,加快建設優質白酒核心產能區、品牌聚集區、創新創業集聚區和白酒產業集群地的計劃行動,要求以瀘州老窖、郎酒、川酒集團三大龍頭企業為重點,構建多層次“瀘酒·名酒”品牌體系。其中更是提出到2020年,瀘州老窖股份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億元,力爭達到300億元;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營業務突破200億元;川酒集團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中國白酒金三角酒業園區實現年產值和服務性收入近800億元等戰略目標。
無獨有偶,在今年4月,宜賓市就出臺《關于進一步支持五糧液集團公司做強做優做大的實施意見》,明確表示支持五糧液集團公司做強做優做大,并提出到2025年力爭進入世界500強的宏觀戰略目標。
如此一來,酒城和酒都在不斷調整的政策方針下,分別抗下不小的擔子。
2、“斗斗”更健康,旗鼓相當之爭沒有輸家
一直以來,瀘州與宜賓間的“斗法”就難以停歇。在民間,各類白酒論壇中涉及瀘州及宜賓的討論總是引發激烈爭吵,不管是“挺五黨”還是“投窖派”,都對城市和品牌忠心耿耿。近期,一場收購事件再次引發兩地網友的大討論,瀘州勢力的“跨區圈地”以及敘府改姓“瀘”的新聞讓宜賓人坐不住了。
(頭銜由來)
(體量規模)
(代表企業)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川酒集團出資收購敘府酒業之后,似乎是對產區資源爭奪的回應,宜賓市政府在很下發《關于支持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資本層面組建宜賓酒業投資集團(以下簡稱“宜酒投”),通過開展白酒產銷、股權投資和融資擔保等業務,對宜賓中小白酒生產企業進行資源整合。
在鼓勵本土企業之間的兼并整合與重組外,《意見》還支持宜賓白酒企業積極探索與市外、省外的大企業大集團合作的,包括兼并重組、合資合作、交叉持股等方式的股權改革,旨在支持共同打造白酒產業集群。
早在強化產區的對外整合收購前,瀘州與宜賓也在樹立自身行業地位和號召力上不曾停歇。
從“白酒金三角酒業博覽會”到“西部國際博覽會白酒專業博覽會”,再到如今的“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酒博會”這一標簽已經伴隨瀘州走過10個年頭,如今已成為瀘州產區向外推介的一檔固定節目(今年升格后的上海酒博會(秋)由瀘州市人民政府協辦),不斷強化瀘州的地理招牌。
去年,宜賓終于打出自己的城市牌。五糧液將每年的傳統活動“1218經銷商大會”進行升級,首次推出“中國國際名酒文化節”。中國酒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宋書玉還在去年開幕式上宣布了“關于繼續授予四川省宜賓市‘中國(宜賓)白酒之都’稱號的通知”,期間由五糧液承辦的十多項活動都是“酒都宜賓”及“中國酒王”五糧液的重要展示平臺。
“變會為節”,這一舉措自然將焦點對準在城市牌和產區牌上,宜賓政府旨在通過五糧液這面大旗強化其在中國酒業版圖上的重要地位,也助力五糧液在行業中的發聲站位。
另外,在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這兩大濃香巨頭間,歷來不乏謀伐。近年來,隨著以名酒復蘇為特征的酒業發展新周期的到來,五糧液舉“大國濃香”之旗,再塑品牌高度和號召力。瀘州老窖則以瀘州產區為據點,打出“濃香國酒”戰略,強化濃香正宗這一標簽。期間郎酒的一波“濃香正宗,來自四川”也在摩拳擦掌中帶給濃香白酒內部些許火藥味。
但即使如此,在當前酒業謀求競合發展的總體趨勢下,瀘州與宜賓也同時為川酒勢力提供戰略支持:不管是以川酒產區為標簽的全國行活動,還是在傳遞四川白酒的風采時,以五糧液和瀘州老窖為代表這對“雙城記”都以更為友好的姿態傳遞川酒魅力。
3、發揮“領頭羊”效應,各自講好產區故事
2017年,中國酒業協會舉辦的世界名酒價值論壇中,包括宜賓、瀘州等在內的六大中國白酒核心產區被評為“世界十大烈酒產區”。今年酒博會上,五糧液、瀘州老窖、郎酒也作為產區代表入圍世界烈酒品牌,再度強化了兩座城市的產區價值。
此外,宜賓與瀘州作為中國白酒金三角核心區域的兩大關鍵支點,在競合之中奔跑不停。
瀘州在產區的強化發展上早已開啟多項行動。從自己組建資本集團整合小而散的企業集群到引進外資巨頭合作共建酒業公司,瀘州通過酒業品牌的優化重構使產區運作更上一步臺階。
而作為宜賓絕對的領兵角色和代言者,五糧液在去年7月中共宜賓市委五屆六次全會后明確承擔起“帶動全市白酒產業振興發展,打造世界頂級白酒產區,建成中國白酒第一城”的重任,這些都將成為其“二次創業”的核心議題。
今年,五糧液對其核心產品普五的包裝進行了調整,兩大細節也透露了其“強產區樹品牌”的初衷。其中一個改動是正面瓶標上部的“優質獎章”更改為“五種糧食”,第二種改動則是將正面評標上部的“中國名酒”四字,改為“中國宜賓”,由此五糧濃香+宜賓產區兩大元素得以確立。
而對于瀘州市來說,區域內瀘州老窖與郎酒兩大全國性名酒品牌作為濃香、醬香品類的典型代表,這兩大百億品牌是其確立行業地位的有力保障。但近年來郎酒在強化其“兩大醬酒白酒之一”地位的同時,全力靠攏貴州醬酒核心帶,愈發頻繁地和茅臺、國臺、習酒等聚在一起,并在品牌宣傳中強化“赤水河”概念,這自然對未來瀘州產區的集中推進提出了新的課題。
政府激勵下的“雙城”競技,最終目的是做大臺面,使得整體川酒尤其是一衣帶水的瀘州、宜賓白酒產業格局繼續水漲船高。
此外,同屬于川酒重要板塊的邛崍產區以及綿竹產區,如今在在政府主導和策動下也在積極主動的進行產業、產區結構化升級。毫無疑問的是,川酒四大產區的分庭抗禮,必將為未來白酒行業精彩的戰術博弈留足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