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漲聲一片的背景下,作為中國特有酒種的黃酒近年來發展卻并不如意。行業龍頭古越龍山、金楓酒業、會稽山今年前三季度均遭遇了業績下滑,且江浙滬主力市場出現了萎縮。
新京報記者日前從第25屆紹興黃酒節了解到,今年是黃酒行業開啟變革的一年,打破利潤低、老齡化、區域性的限制成為各企業的主要任務。
行業龍頭集體提價
與白酒行業的高端化趨勢相比,黃酒行業長期在30元價格帶混戰,給消費者以“平民化”印象。不過今年以來,黃酒行業已開始有意識地打造高端產品。
今年5月,古越龍山推出了新品“國釀1959白玉版”,售價高達1959元/瓶,并稱要以控量+控價的模式來操作,打破黃酒的價格天花板,瞄準“黃酒茅臺”定位。金楓酒業也在今年主推石庫門“錦繡12”和“經典20”兩款高端產品,售價均超百元,側重高端商務宴會渠道。會稽山則推出“大師蘭亭”珍藏版、“會稽山1743”等高端產品。
在會稽山總經理傅祖康看來,黃酒提價是行業調整的必然結果。近年來,黃酒行業發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頸,面對較低的利潤、不足的品牌力,黃酒企業開始有意識地拉高價位,布局高端產品。
財報顯示,2018年黃酒龍頭古越龍山酒類產品毛利率為37.83%,而白酒行業頭部企業貴州茅臺酒類產品的毛利率為91.25%。即便是2018年營收排在上市白酒企業末尾的酒鬼酒,同期酒類產品毛利率也達到78.81%,遠超古越龍山。
與上述兩家企業不同的是,會稽山的提價幅度相對較小,僅在50元價格帶發力。傅祖康認為,黃酒產品高端化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將價格突然拉高。
“江浙滬”主銷區萎縮
在11月10日的中國黃酒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黃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17.9億元,同比增長1.5%;實現利潤總額12.17億元,同比增長4.78%。王延才表示,酒類消費市場已達萬億規模,但黃酒產業占比較小,僅有約200億元,亟待突破區域性銷售。
長久以來,黃酒主要消費集中在江浙滬地區,但近年來長三角市場也開始萎縮。三季報顯示,古越龍山在浙江、江蘇市場營收分別下滑6.85%、2.4%;會稽山浙江大區、江蘇大區銷售收入分別下滑10.86%、1.54%;金楓酒業上海大本營銷售收入下滑1.99%,浙江收入下滑39.02%。
酒水分析師蔡學飛認為,黃酒之所以難走出“包郵區”,一方面是自身產業集群比較弱勢,從而導致推廣難度大。另一方面,黃酒對消費者宣傳教育比較滯后,市場認知程度低。“黃酒企業本地化經營都困難,外拓更是困難。但黃酒是未來的一個品類機遇,短期內還需從基礎工作做起,再圖發展。”
為打破區域局限,今年8月,會稽山采取廠商聯手共贏模式,成立東北銷售運營中心,進行市場拓展和渠道滲透。金楓酒業相關負責人也告訴新京報記者,該公司不僅在上海有石庫門、金色年華等品牌,還在紹興收購“白塔”,在無錫也有生產基地,具備全國化的發展基因。
黃酒“年輕化”還在路上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研報顯示,古越龍山與會稽山呈現收入下滑趨勢,反映了人口結構老化、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對消費的影響,黃酒整體需求較為疲軟。
為吸引更多年輕消費群體,第25屆黃酒節期間,金楓酒業推出了一款更適合年輕人的小酒,會稽山也針對年輕人推出了“西塘吟釀”米酒。金楓酒業相關負責人認為,黃酒年輕化不應只在產品上,還應該體現在渠道商,因此金楓酒業瞄準了火鍋店、燒烤店、電商平臺等年輕人聚集地。
蔡學飛表示,年輕化是中國酒類發展趨勢,黃酒發力年輕化有利于消費者教育。但從整體來看,中國年輕人酒類消費碎片化嚴重,黃酒缺乏新型創新模式,短期內尚難以撬動年輕市場,“黃酒年輕化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