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三年的調整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行業:何時才能回暖?到今年上半年,這個疑問似乎有了一些肯定的回答。
近期平安證券分析認為,白酒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將維持復蘇趨勢,總體營收可增長5%至10%。
酒類實戰營銷專家、上海觀峰咨詢公司董事長楊永華也認為,大部分企業根據行業發展的新周期,在2014年底均完成了自身與市場的適應性調整,2015年上半年白酒行業整體穩中有增。
由于企業自身情況和所受影響程度不同,恢復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但種種跡象表明,酒行業復蘇的勢頭已趨于明朗。
此時,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行業面前,經過這一輪調整之后,在當前的回暖之際,行業如同走到一個岔路口:以前的老路顯然不能再回去,那么,行業未來又該往哪個方向前行?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2014年對中國酒業來說,是利益和靈魂都處于焦灼的一年。高端名酒價格腰斬,名酒企業在量價之間艱難抉擇。隨之而來的壓力從高到低逐層向下傳遞,產能過剩加重行業洗牌,酒業調整繼續縱深探底。
好在那段時期如今已經過去。進入2015年后,酒業調整迎來第四年,行業回暖的跡象逐漸明朗。
近日,茅臺集團對外透露,上半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76.8億元,同比增長12.3%。
瀘州老窖集團也在近期表示,今年1~6月實現利潤42.6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7.21%。
從7月以來,陸續出爐的酒類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報告也反映出這一復蘇趨勢。
近期,山西汾酒發布業績快報稱,201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68.28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55.47%,同比增長13.1%;實現利潤3.62億元,完成年度預算的117.92%。
口子窖2015年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的1.72億元相比,將增加40%至60%。對于業績預增的原因,口子窖表示,隨著白酒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公司中高檔白酒銷售收入進一步增加。
在此輪行業調整中遭遇重創的酒鬼酒和水井坊,也于近日發布了201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其中,酒鬼酒半年度業績預告稱,公司上半年業績實現扭虧為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3200萬元~4000萬元,較去年同期-4447.30萬元增長172%~190%。
隨后,水井坊也發布了半年度業績扭虧為盈預告,預計2015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800萬元~5800萬元,營業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將超1.6倍。據了解,水井坊2014年上半年凈利潤為-1.2168億元。
同樣在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的還有中糧集團旗下的中國食品。
7月15日,中國食品發布正面盈利預告稱,預計2015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少于1億港幣,2014年同期的凈利潤則為-1.35億港幣。對于業績預期扭虧為盈,中國食品的解釋一是整體運營效率持續明顯改善,二是酒類業務經營情況明顯好轉,收入及銷量同比顯著提升。
黃酒方面,古越龍山2015年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份,公司酒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約6.9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72%。
盡管上半年也有*ST皇臺、王朝酒業、黃山頭等酒企出現虧損現象,但從整體面來看,大多數酒類企業在今年上半年普遍都表現出業績復蘇的勢頭。
正如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中國所說,“沒有永遠處于低谷的行業,沒有永不完結的調整,中國的白酒消費市場不會消失,中國白酒品牌一定會從當前的調整變革、轉型升級中走出困境,重獲新生。”
雖然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但行業的“新生”似乎還未到來。當前的回暖只是行業歷經三年調整后的初步告捷,遠非最終的歸宿。此前業內已有共識,出現這一輪調整的深層原因是為了糾錯。很顯然,行業不能再重走過去的老路,那么,行業的新生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