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并購、上市、新三板、A股……這些資本市場的專業名詞,今年與酒業卻猶如一對姐妹花般如影隨形。
從酒業電商不難發現,今年電商渠道與資本頻頻接觸。青青稞酒耗資1.4億元取得中酒時代90.55%的股權、酒類電商平臺也買酒“賣身”老牌白酒運營商歌德盈香股份有限公司、國內老牌酒業電商酒仙網也于近日拿到第7輪融資,金額高達5億元。除了酒業電商渠道積極投身資本市場,傳統酒業渠道也不示弱。全新定位“酒業IBM”的華澤集團謀劃將湘窖酒業股權出售給酒鬼酒,而酒鬼酒支付的對價則包括酒鬼酒上市公司股權。
無論是賣身還是并購,抑或是融資,線上、線下渠道瞄準上市之路的策略不可小覷。如果說上述公司的上市之路走得有些迂回,那么華龍酒業宣布啟動新三板則顯得直截了當。與此同時,作為國內酒業電商渠道上市頭魁的1919酒類直供欲轉戰A股市場的消息,無獨有偶地展示了國內酒業渠道上市之路的勃勃雄心。
在白酒市場深度調整期,銷售渠道變窄是眾多酒企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行業競爭的進一步加劇,迫使行業進入擠壓式發展階段。而資本的介入,又將擠壓式發展推向新的高潮,酒業鏈橫向、縱向的整合進一步加速,不難看出,國內酒業進入了“大魚吃小魚”的生態系統。從現在的市場近況分析,未來“大魚吃小魚”或將成為常態化。
面對如此市場境地,酒業渠道通過并購重組,整合優勢資源做強做大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值得關注的是白酒行業在經歷了過去一年多的調整已處于谷底,資本市場上的利空已被大量釋放。
然而,民間有句俗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足以看出資本市場更多的時候僅僅是看上去很美。對于那些穩扎穩打的企業而言,上市之路水到渠成,而那些沒有條件上市,創造條件也要上市的企業,風險指數則過高。環顧國內酒業市場,上市絕對不是企業走向康莊大道的護身符,許多白酒企業面對業績下滑不得不戴上“ST”的標簽,面臨退市的風險。
與其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是收獲,不如說才是新的開始,畢竟資本市場更多的是用事實說話,而不能關起門來自顧自的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