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心以為喝了能獲得抗疲勞、提高身體免疫力等各種神奇的功效,但如果告訴你這種“功效”其實只是西藥在“作怪”,消費者該作何感想?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發布的《關于51家保健酒、配制酒企業69種產品違法添加行為的通告》將這塊遮羞布徹底地撕碎。51家企業在保健酒中違規添加了西地那非(俗稱“偉哥”的藥品成分)等化學物質,并在產品名稱、標識、標簽上明示或暗示壯陽、性保健等功能。
食藥監總局此番顯然是有意“出手”規范保健酒行業了。然而話說回來,除了有企業違規添加西藥,保健酒行業的其他亂象還真不少。
保健酒中添加的原料是藥食同源的,但其實很多保健酒也只是食品而已。但是在宣傳時,很多品牌往往會夸大宣傳功效。筆者就曾見過一家保健酒企業,宣稱加入了多種名貴中藥材,對人體的生理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然而細看下標簽,拿的只是“食字號”而非“健字號”,這意味著按國家法規,它壓根不能對外宣傳功效。
而從監管層面,現在的監管也是頗為松散。目前保健酒執行的是《GBT27588-2011露酒》標準,不過這個標準相當粗。筆者仔細翻閱了一下,上述標準僅對感官指標、總酸等理化指標等作了明確要求。保健酒強調的是功效,而針對當前行業的亂象之一— 功效夸大宣傳,露酒標準也并未對保健酒的包裝、功效的規范標識以及有效成分把控等作出明確的規范。
種種的不規范也難怪保健酒行業多年發展至今也只是一個小酒種,時至今日,整個市場規模也就一百多億。其中勁酒70.86億的體量占據了半壁江山,剩下的椰島鹿龜酒等老品牌近年也難逃每況愈下的悲慘命運。另外,五糧液、茅臺、汾酒等酒行業的巨頭以及天士力集團、修正藥業等藥業“大佬”其實這些年都透露過要出手切保健酒行業的蛋糕,但目前為止均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幾年保健酒行業鮮見有新銳“黑馬”跑出來。
究其原因,除了上述行業不規范的問題,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在于消費者對保健酒的認知很模糊?峙氯杂胁簧傧M者會認為保健酒就是藥酒或者是治療某一種疾病的產品,而在年輕消費者看來,保健酒甚至等同于老人家喝的酒。
那么這個行業是否就真沒有前景了呢?筆者認為,其實也并非如此,勁酒近年來的銷售其實一直在飆升,去年的銷售額已經高達70.86億元。如果仔細深究勁酒這70億是怎么做出來的,會發現有很多有意思、可為行業借鑒的做法。
首先勁酒在硬件上是有底氣的。多年來,勁酒一直堅持的是用現代制藥的標準來生產保健酒。另外,在技術上,傳統浸泡的一個弊端就是難以穩定控制酒中有效成分,但勁酒通過數字化提取技術可以確保酒品達到精確的成分比例,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性。
這些“硬件”其實對大酒廠而言或者都會具備,但勁酒多年來在營銷、推廣上的經驗積累卻不是其他品牌能輕易學得來的。
“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這句溫馨、體貼的廣告語現在對很多消費者來說都耳熟能詳。但在起用這句帶點公益性質的廣告語之前,卻只有洋酒品牌會在宣傳中對消費者作“勸酒”警示。
與普通保健酒品牌大多走送禮路線、取悅高端消費人群不同,勁酒是扎扎實實地推動餐飲、商超等渠道的鋪貨,直面普通消費者,甚至是對保健酒有著天然“抗拒”的年輕消費群。近一兩年,勁酒針對年輕人開展了一系列校園推廣活動,深度挖掘“勁”字當中的青春、活力的含義,并通過在線上發起“我為勁酒代言”的微博話題活動,在線下通過“勁酒基地探秘之旅”來為勁酒打造“健康向上、青春活力”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