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但往往很多時候,浮云總是遮住我們的眼睛,從渠道為王,到“盤中盤”理論等等一系列層出不窮的新概念,傳統的營銷方式更多是從產業鏈控制,而不是從消費者管理的角度看待市場。隨著O2O浪潮的沖擊,連鎖的重要性越來越被更多的酒企認知,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甚至將發生決定性的作用,但酒水連鎖發展并不是一路通暢,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國內連鎖品牌的起源
對連鎖品牌而言,標準化就是與生俱來的事情,不能以標準化程度的高和低來判斷是不是連鎖品牌,對連鎖企業而言,單店盈利模式是核心,圍繞盈利模式的標準化,才是連鎖品牌運營的本源。譬如肯德基的盈利模式是在海量的客流面前賣最便宜的產品,所有的肯德基的標準化管理也是圍繞如何在海量的客流面前賣最便宜的產品而實現的標準化,企業切忌用“瞎子摸象”的方法來做連鎖。
第二個來源就是傳銷。當國家打擊傳銷時,國外的巨頭如安利、雅芳率先轉變經營模式,開始開店做連鎖。人們突然發現,原來連鎖是最好的規避傳銷的手段,于是引發了各式各樣沒有盈利模式日的招商型品牌興起,靠收加盟費的一批連鎖小企業的興起,這也推動了一批招商網站的火爆。
連鎖是酒業的最好機會
在中國品牌發展歷史上,只有兩類品牌在和國外品牌的競爭中得勝,一是互聯網品牌。如百度打敗Google,淘寶打敗易趣,京東打敗新蛋等等;第二就是連鎖品牌。在與國外連鎖品牌的競爭中全面得勝,如永輝打敗沃爾瑪,國美、蘇寧趕走百思買,肯德基、麥當勞被中國快餐品牌趕到三、四線市場。究其本質,是這兩種業態離消費者更近。從競爭大勢來看,連鎖的重要性已經超越開店、零售的傳統范疇,甚至變成中國品牌面對全球化競爭,成功的唯一機會。
酒水渠道的傳統理論,是空間理論,誰能占據消費者消費的空間,誰就能獲勝,但空間理論有明顯的局限性。
首先,空間理論面對的是增量市場,不是存量市場,譬如“盤中盤”理論,看似通過強大的銷售實力獨占終端,但帶來的是消費者選擇更加的不便利以及更高的銷售價格,最終帶來消費者、品牌、渠道三輸的結局。
其次,傳統渠道的做法是圍繞經銷商而不是圍繞消費者的需求,當眾多酒企采用這種辦法與經銷商合作,產品的優勢又沒有建立,必將產生過多的干擾。
再次,有些企業面對過高的營銷成本,憤然開始自己做渠道,但思想沒有更新,進入另外一個悖論,雖然開了店,但客流不足,產生了高昂的成本。
正是這些原因,讓關注盈利模式的連鎖企業,越來越成為突破困局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