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釀酒產業的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革,適應釀酒產業國際化的發展,這是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責任與使命。
7月11日,期待已久的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China SAO)在成都正式成立,包括知名酒企、酒類媒體在內的24家企業作為發起單位,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商務部作為支持單位。
相比于以往的酒類聯盟組織,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面向大眾傳播酒類知識,推廣理性飲酒,集合多方力量致力于改善酒業的傳統形象,為公眾展現一個健康、陽光、真實的酒業。
多年來,酒業在大眾眼中被妖魔化、負面化。在行業的深度調整期,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成立將成為助推酒業健康、理性發展的又一劑良藥。
倡導理性飲酒
與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類似的組織在國外有很多。“這些理性飲酒聯盟的主要工作是向政府反映行業訴求,同時組織的重要作用是與健康教育機構,與媒體、消費者、政府等構建良好的關系,樹立良好的產業形象。”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表示,成立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在當前行業深度調整期生逢其時。此前假酒門、塑化劑等事件發生后,行業企業都是被動應付。有鑒于此,我們要提早預防,避免酒業被妖魔化、娛樂化、偏見對待。
作為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首屆輪值主席,五糧液集團董事長唐橋表示近年來醉酒、酗酒、塑化劑等問題頻發,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消費者對酒行業的認識。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成立,將致力于向消費者宣傳健康、文明、科學、理性的飲酒行為,扭轉酒業的負面形象。
據了解,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以推廣理性飲酒、踐行社會責任、倡導行業自律、堅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傳遞符合公認科學理論的酒類產品知識,積極推動與減少有害飲酒相關立法與公共政策發布與執行,幫助消費者建立對酒類產品的正確觀念為宗旨。
業內人士坦言,在一定程度上,酒駕、未成年人飲酒等讓酒業背負了輿論、法律方面的壓力。在今年早些時候舉辦的2015中國國際“酒與社會”論壇上,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何勇曾表示,研究酒與社會,關乎行業,關于時代和諧發展。中國酒業需要集合全行業力量在全社會倡導理性飲酒,扭轉酒業的負面形象。
記者注意到,將于今年9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修訂版中,明確規定了酒類廣告的準則。其中三條禁令充分考量酒業社會責任:酒類廣告禁止出現誘導、慫恿飲酒或者宣傳無節制飲酒;禁止出現飲酒的動作;禁止表現駕駛車、船、飛機等活動。這三條廣告禁令從國家層面提示消費者:一是要告別勸酒和過度飲酒,回歸理性飲酒;二是飲酒應有德,不鼓勵消費者飲酒;三是醉酒駕駛等行為不被社會法律所允許。
在成立大會上,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秘書長與12位輪值主席共同發布了聯盟宣言,聯盟成員將承諾珍視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切實承擔起食品安全責任人的神圣使命,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優良的酒類產品和服務;積極履行社會契約與法律責任,誠實守信,戒欺戒詐;宣傳健康、適度、理性的飲酒行為,不描述、不鼓勵、不縱容過量飲酒方式;在大眾傳播中,對酒后駕駛或從事操作有潛在危險的行為廣泛宣傳其危害性;在社會中宣傳未成年人飲酒的危害,杜絕以未成年人為目標受眾的產品宣傳和誘導行為;致力于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并重共贏;遵循商業道德,倡導公平競爭等。
集合多方力量
作為酒類行業連接政府、企業、消費者的橋梁和紐帶,中國酒業協會在成立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之前就長期致力于傳播酒業健康形象,對外倡導理性飲酒。
此次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成立,突破了傳統酒業組織的界限,不僅將酒類生產(或進口)企業、批發零售企業納入到組織中,還積極吸引政府、健康教育機構、大專院校、媒體、包裝企業、培訓機構、咨詢機構,甚至公眾人物加入這個組織。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告訴記者,作為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聯盟的意義在于構建整個酒業與社會的和諧關系,與消費者的和諧關系,提高行業自律,踐行社會責任,樹立產業良好的形象。
記者注意到,在聯盟的發起單位、伙伴單位、協辦單位中,以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等為代表的學術機構,以上海酒類專賣局為代表的政府機構,以e代駕為代表的業外企業,以央視為代表的媒體,以國際理性飲酒聯盟、中國廣告主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為代表的行業協會亮點突出。這些成員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極大壯大聯盟的成員豐富度,二是可以實現跨界合作,共同向全社會倡導理性飲酒、健康飲酒。
作為第一個將理性飲酒理念引入中國的洋酒企業,帝亞吉歐10年來在中國市場不間斷開展理性飲酒推廣活動。帝亞吉歐大中華區公共事務及傳播總監傅凌霄表示,作為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發起單位之一,帝亞吉歐將繼續與政府、行業和渠道伙伴通力合作,讓理性飲酒理念深入人心,保護未成年人遠離酒精。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酒業協會、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與e代駕聯合向消費者推出了“百萬紅包傾情相送”活動。消費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夠獲得e代駕免費贈送的紅包,用于酒后代駕,保障人身安全。
作為消費者參會代表的王先生表示,酒后駕駛給家庭、個人和社會帶來了非常高昂的社會成本,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致力于倡導理性飲酒,宣傳酒后駕駛的風險非常有必要,全球有三分之一的致命交通事故與酒精有關。
為了進一步將倡導理性飲酒、宣傳酒后駕駛的風險落到實處,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與全球道路交通安全合作伙伴(Global Road Safety Partnership)合作在我國推動酒后駕駛干預項目的開展。該項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公眾對酒后駕駛對個人與社會危害的人士,逐步建立“酒后駕駛是一種對社會不負責任的違法行為”的公眾意識;提高駕駛員對酒后駕車相關法律、風險以及后果的人士,促使駕駛員做出“開車不飲酒,飲酒不開車”的承諾;降低駕駛員酒后駕駛率;減少與酒后駕駛相關的道路事故和傷亡數量。
作為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唯一的媒體發起單位、媒體理事單位,華夏酒報社也將與其他聯盟成員一同努力宣傳健康、適度和理性的飲酒行為,對外宣傳未成年人飲酒的危害,積極報道酒業正能量,倡導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酒業發展輿論環境。
為酒業發展助力
根據國外的調研報告,關注社會責任能夠帶來企業信譽的改善,使員工的工作滿意感增強,增加企業生存的機會,包括有利于吸引更好的管理人才、增強長期的獲利能力、留住和吸引顧客等,投資者也更喜歡對社會負責的公司。
在聯盟成立大會上,王延才表示近十多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許多國內國外的酒類企業已經在承擔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酒類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積極參與,不僅會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而且可以提升企業可持續的發展。
對酒類企業來說,承擔社會責任首先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企業聲譽和品牌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和消費者的需要。王延才倡議,酒類企業一定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從長久發展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行為,不要將視線僅僅停留在企業自身經營上,要有回報社會的大格局。
多年來,抗洪救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扶貧濟困、希望工程……都能看到酒企的身影,這種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為酒業樹立了健康、正面的形象。
在此基礎上,聯盟致力于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并重,倡導酒企間的公平競爭,這成為酒業融入時代發展,與社會發展共同進步的途徑之一。
王延才表示,在當前環境下,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社會責任型企業和社會責任型產品,中國酒類企業當前在承擔社會責任,正在把社會責任轉變為企業的商機,同時淡化過去的功利色彩,重塑行業新形象。今后,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將不斷拉近酒與社會、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創造這個行業與時代的同步思想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