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驅動發展的要素,酒業習慣將之歸結為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以及執行力等,而在新的時代和市場形勢下,責任對酒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責任力的提升與打造,將是酒行業接下來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成立,為酒業責任力開啟了新的提升通道。
以聯盟“聚焦”責任力
從中國酒業協會酒與社會責任促進聯盟的構成情況來看,由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作為支持單位,包括了五糧液、茅臺、汾酒、瀘州老窖、蘇酒集團、古井貢、中糧、張裕、中信國安葡萄酒業、勁牌、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會稽山等各個酒種的代表性企業,還有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富門、酩悅軒尼詩、百加得、人頭馬君度、愛丁頓等國際大型酒業集團,以及華夏酒報社這樣的行業權威主流媒體。
可以說,通過聯盟這個平臺,將酒行業的優秀資源與骨干力量,高度聚焦于責任力這一點之上。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主任路政閩認為,提升酒業責任力,要廣泛吸納各界資源和各種力量,“長期以來,是對社會責任的積極踐行,支撐了酒行業有序健康的發展,而借助于聯盟,將使原來企業單獨的責任行為,轉變為酒類龍頭企業的聯動合作,共同去履行責任,使責任對酒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持續和強大。”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則表示,聯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使行業公益活動持續、有效地開展下去,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適應釀酒產業國際化發展的需要。對于聯盟的成立以及工作開展,諸多來自生產企業、流通企業、健康科研機構、主流媒體的代表,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并對之寄予厚望。“對于一個公益性的聯盟組織,能夠得到這么多企業和各方的合力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王延才認為,就目前來看,中國酒企和國際跨國公司相比,在對社會責任的認知方面,無論在意識還是在行動上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這也導致了如今中國酒類產品在消費市場上屢受質疑的不利局面。
“今天,令人高興的是,眾多國內重點的優秀酒類企業,和帝亞吉歐、保樂力加、百威英博等來自國際上的酒業公司濟濟一堂,共同謀劃酒與社會責任的長遠發展大計。”在王延才看來,這種跨酒種、跨國界的責任聚焦,通過相互間的借鑒學習,通力合作,非常有助于酒業責任力的快速提高,使酒業發展提質增效。
當責任的力量得到聚合,就有可能實現一些之前達不到的目標,攻克一些之前越不過的難關。
正如聯盟成員在聯盟宣言中所作出的共同承諾,要追求卓越,切實承擔起食品安全責任人的神圣使命,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優良的酒類產品和服務;要積極履行社會契約與法律責任,誠實守信,戒欺戒詐;要宣傳健康、適度、理性的飲酒行為,不描述、不鼓勵、不縱容過量飲酒方式;要致力于企業發展與社會發展并重共贏;要遵循商業道德,倡導公平競爭等等。
開啟聯盟時代,開啟聚焦模式,我們有理由期待酒業責任力的加倍放大,而這也將是酒業新一輪發展的前兆。
打造酒業的質量安全鏈
會議期間,廣大聯盟成員結合各自具體情況,廣泛交流了對聯盟將來工作內容與形式的想法,如推廣理性飲酒、倡導行業自律,如開展相關的科學研究,傳遞符合公認科學理論的酒類產品知識,如積極推動與減少有害飲酒相關的立法和公共政策的發布執行,如幫助消費者建立對酒類產品的正確觀念等。
作為首屆中國釀酒大師,同時也是五糧液傳統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著名白酒專家劉友金認為,白酒的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長期以來社會貢獻巨大,國際前景非常廣闊。“而把一切行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實效的基礎,是酒的質量安全,這應該是酒業責任的前提。”
劉友金認為,通過責任聯盟的集中、帶動作用,酒行業要從全方位打造質量安全鏈條,推動酒業質量體系的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適的飲酒體驗。具體來說,首先要通過聯盟的工作開展,進一步發揮政府對市場的監管作用,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作為酒類質量安全的歸口部門,要強化執行白酒生產許可證制度,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嚴格規范白酒標簽標示,加強管理執法。
劉友金特別提到標準是進行市場監管的重要手段,“要本著細致化、明確化的方向,圍繞年份酒標準、白酒釀造方法、白酒感官術語、白酒宣傳語、白酒基本知識宣傳,白酒系統梳理等方面,盡快建立一個健全的標準體系,來引導白酒行業健康發展。”這些都是聯盟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使政府對酒類市場的監管更加有效。
其次,要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在責任聯盟的平臺上,為酒業引入先進的理念、前沿的科技、專業的技術和精準的政策,使白酒質量的持續提升更有保障。
消費者是酒業質量鏈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劉友金認為,要充分發揮廣大消費者的參與作用,引導消費者喝健康酒,選擇質量上乘的酒和度數偏低的酒,主動抵制酗酒、醉酒等不文明行為。
“未成年飲酒、酒駕等現象,對酒業發展的限制很大,消除這種現象,就等于為酒業解除限制。為此,酒企、相關媒體做了很多宣傳,重要的是激發消費者的主動性,增強認識,自主保護。”劉友金認為,對于酒業質量安全,這是不容忽視的一步,這同樣是酒業責任聯盟的工作重點。
責任聯盟還要充分發揮媒體的監督導向作用,責任聯盟要加強輿論引導,創新與媒體的合作方式,共同傳播理性飲酒,健康飲酒的理念,抵制干杯拼酒、酗酒醉酒的舊習氣,樹立知酒、懂酒的社會氛圍。
另外,在酒業質量安全鏈條上要發揮酒商企業的經營主體作用。劉友金認為,商家是白酒市場的神經末梢,對市場的維護,對消費者的服務是最直接和最快捷的,同樣,責任聯盟對質量安全的保障也離不開商家力量。
“商家自覺誠信經營,守法守信,遵守市場秩序,遵守行為準則,酒類質量安全的接力棒才能順利傳遞到消費者手上。”
而酒企作為酒類生產的主體,在酒類質量安全鏈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酒企要把重心要放在健康的內部環境建設上,只有練好內功,才有基本資格立足于外部環境,才能把外部有力條件運用好。”劉友金表示,而這需要從四個方面加以建設。一是要堅持傳承傳統技藝,加強對釀酒發酵機理等基礎理論的研究,提升對傳統釀酒工藝的詮釋和認知,推進對釀酒微生物的研究、對現代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及對傳統釀酒裝備的研究,使酒類質量安全更有科學保障。二是要嚴格實施全面的質量管理,從組織、思想、制度、硬件、體系等五大方面著手,將卓越績效模式靈活運用實踐,貫穿生產經營的全部過程。三是要不斷提升檢測保障能力,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對質量安全進行前瞻性的研究和風險評估,四是要積極發揮科技推動作用,將現代科學技術全面應用于企業的質量安全保障。
扎實生產,誠信經營,確保質量安全,是每個酒業成員的責任基本面,而在聯盟的平臺上,這種責任將被匯集到一起,成為酒業在公眾心目中的信任砝碼,成為酒業形象的一個閃亮標簽,這正是對“責任力”的最好詮釋。
提升責任力要有全球化思維
對于酒業責任的踐行和責任力的提升,出身于中國葡萄酒世家,在世界各主要葡萄酒生產國常年游歷研究的郭月有著獨到見解,在她看來,酒業責任要注重潛移默化的消費者教育,如果健康、科學的飲酒理念和飲酒方式一旦養成,酒業發展的責任力將得到極大提升。
在歐美,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法國悖論”,舉世聞名的法國大餐,其“主角”就是黃油,這是法餐使用最多的原料。
“但法國人日常飲食中的黃油含量這么高,其肥胖率和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卻非常低,這一度被視為悖論,經過相關的研究分析,發現是葡萄酒發揮著重要的健康功效。”郭月說,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對人體的健康作用不僅僅來自葡萄酒本身,也離不開健康合理的飲用方式,法國人正是通過日常地、頻繁地、有節制地飲用,才充分享受到葡萄酒所帶來的健康功效。
那么,法國人是怎樣飲用葡萄酒的呢?
郭月介紹說,首先是飲用時間多為晚餐時,早餐、午餐偶爾會飲用,但飲用量非常少。
法國人的晚餐一般在晚上五點到十點之間,往往會持續幾個小時之久,“期間會喝很多種酒,有時候多達七八種,每種一杯,其實飲用量比較大,但是不太會醉酒。”郭月說,因為是長時間的品鑒飲用,而非劇烈的干杯式飲用,酒精攝入的過程比較緩慢,并且與配餐有著緊密結合,不同菜肴搭配不同的酒,通過這種方式,既能使葡萄酒與菜肴的風味相得益彰,更加協調優美,也使飲用者的飲酒過程中不斷攝入食物,促進人體代謝,減緩醉酒情況。“另外,法國人在飲用葡萄酒的時候,往往伴隨著頻繁的交流談話,從生理上看這也是對酒精的一種代謝,交流式飲酒也是一種合理有益的飲酒方式。”
郭月認為,國內酒行業的責任行為,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借鑒。比如從促銷方式入手,引導消費者在科學的時段飲酒;從文化挖掘、消費者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導消費者以菜、酒搭配的健康方式飲酒;在產品訴求、廣告傳播上入手,以酒類產品提高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性。
酒業發展要具有全球化思維,而在責任力的打造提升方面同樣如此。加強酒業責任的國際化交流,推動酒業責任理念和行為與世界接軌,這是聯盟所肩負的又一項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