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酒說記者得到消息,中國首家區域酒企聯盟——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宜賓酒公司”)正在招兵買馬中。據該公司彭繼峰先生介紹,“其實股份公司早在2015年12月10日就掛牌成立,公司注冊資本2.45億元,不過當時比較低調,整個2016年都在辦理各種手續,組建隊伍,包括組建評酒委員會,以及產品開發”。據了解,宜賓酒公司目前正在公開大量招聘,這才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宜賓酒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業,但和中國任何酒企的組建都不一樣,這家公司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家區域性的白酒企業聯盟組織,它是由宜賓規模以上的28家大、中、小酒企聯合出資組建,每家企業出資額在100萬~5000萬之間,出資額決定了每家企業在股份公司中的所占股份。宜賓酒公司成立后,這28家企業同時將成為宜賓酒公司的原酒基地,當然,這28家的日常經營保持不變。
截至到2015年,宜賓市規模以上白酒企業62家,幾乎有一半企業進入了該聯盟。其中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是敘府酒業,2016年銷售額在10億元規模以上。
宜賓酒公司董事長陳澤軍在接受酒說記者采訪時表示,“我現在兼任總經理,總經理人選目前正在物色中。”對于宜賓酒公司的組建,陳澤軍先生坦誠,“宜賓是白酒行業最優質的產區之一,是‘中國白酒之都’,但目前大家做得都很辛苦,就拿敘府酒業來說,雖然銷售規模已過10億,每年都在品牌上投入數千萬,但做起來還是覺得吃力。”整合,有兩個出點,一是集中大家的力量,“一開始就想,如果有更多的企業聯合起來,用集體的力量來做市場”;二是充分利用宜賓的區位優勢,用“宜賓酒”這個區域品牌把宜賓的優質原酒優勢發揮出來,最終把“宜賓酒”打造成宜賓的“一張名片”。
于是,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宜賓市政府建議由市經信委下屬酒促局和地方酒業協會的牽頭下,企業之間開始探討,“他們反應也都很積極,都認為可以做,但關鍵是誰牽頭,最終,大家認定由陳澤軍。另一位不愿意出具姓名的出資企業負責人告訴酒說,“主要是敘府本身在品牌酒方面做得還不錯,老陳這個人也很踏實,圈子里口碑不錯。”
總的來說,宜賓酒公司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得較徹底的一家完全市場化的股份公司,由28家企業出資組建,但生產、銷售、管理、人員完全獨立于出資方,這從新公司招聘的崗位可以看出來,涉及的崗位種類很全面。
據了解,宜賓酒公司的產品已基本定型,目前共有六大系列,覆蓋了80~800元的廣闊價格帶,公司計劃瞄準200以上價位,“我們瞄準的主要是中高價位,這是從中國優質產區里再次優選的酒水,品質肯定是最好的,畢竟我們要打造宜賓的一張名片。”
對于宜賓產區的聯盟,思卓戰略咨詢公司董事長祝有華女士認為,這是大勢之下的整合。近幾年,白酒行業在調整中發展,競爭愈加激烈,白酒品牌的力量正在逐步彰顯,因此,對于品牌力較弱的企業,競爭的壓力也就愈加強烈,但品牌的建立需要時間和資源的累積。在不斷升級的競爭中,中小品牌的發展之路也就更加艱難。因此,抱團聚暖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而宜賓獨特的產區優勢,也給宜賓酒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口碑背書。不過祝有華同時認為,考驗宜賓酒能否持續發展狀大的是其運營能力,這包括資源整合能力、產品運營能力、品牌推廣能力、商業合作模式的創新能力,以及組織管理能力。因為這不是簡單的組合,需要整體各家企業的優勢資源。
正一堂咨詢公司邵伶俐先生則從產區角度給出了解讀。他認為中國酒業未來完全有可能形成“大牌名優酒+金牌產區酒”雙軌制發展格局。中國當前國、省、地、縣四級酒廠的深度開發和深度整合迫使傳統賽道成為少數派的游戲。雖然,產區酒與名酒共享產區知名度、地利人文環境,同時還有著龐大的酒企存量、較為雄厚的優質酒儲備以及精湛的釀酒技藝與生產能力,然而這個只是條件;要想與大牌名優酒共存相爭,必須形成差異化發展模式。當前產區酒沒有成功實踐樣板,優質產區二線企業習慣單打獨斗、其他企業習慣寄生經營,光靠官方推動和松散聯盟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宜賓酒公司的出現具備重要示范意義,他的三大關鍵創新值得關注。首先,它拋棄了久未成功的產區松散聯盟模式,走向單一主體,這是一個重大嘗試。第二,類似敘府這樣優質產區二線關鍵龍頭企業的領銜提高了這個模式的規格和想象空間。第三,宜賓酒不僅是一個獨立實體,更是一個產區酒生態鏈,對于同時解決了規模和質量問題具有重大意義。在治理模式、經營模式和營銷創新方面,宜賓酒的后續發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