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汾酒方面獲悉,該公司旗下品牌竹葉青已經并入汾酒銷售公司進行一體化運作。此前,汾酒還在公司內部進行了包括產品價格和人員架構在內的一系列調整。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也曾表示,汾酒集團酒類營收要力爭提前突破山西省國資委定下的百億目標,重回白酒第一陣營。業內專家指出,汾酒頻繁動作的背后是“軍令狀”帶來的市場壓力。此次合并,短期可幫助汾酒完成業績指標,但作為養生酒的竹葉青未來能否和清香型白酒汾酒實現不同品類的協同發展則需持續觀察。
合并 汾酒竹葉青一體化
記者日前從汾酒方面獲悉,該公司品牌竹葉青并入汾酒銷售公司進行一體化運作,不再設置單獨的銷售體系,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李俊兼任竹葉青公司總經理。
李俊對記者表示,汾酒與竹葉青品牌均是汾酒集團的重要產品,汾酒近幾年的市場擴展較好,運營模式成熟,相比之下,竹葉青發展較緩。此次合并,一方面有利于資源整合,另一方面有利于竹葉青借助汾酒品牌勢能實現發展。此次整合時間較短,公司正在進行整體策劃,重點對竹葉青的發展結構和價格體系進行調整理順,加強與汾酒捆綁。
公開資料顯示,汾酒集團于2010年底組建了竹葉青酒營銷公司,2012年竹葉青酒銷售收入為4.5億元。2013年竹葉青酒系列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滑近1/3,2014年汾酒公司確定竹葉青酒銷售收入目標為4億元。
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常建偉曾在2013年公開表示,竹葉青酒和杏花村酒銷售額在汾酒集團的占比僅為5%-6%,這兩個品牌仍要3-5年的時間進行運作。同時常建偉也指出,公司將竹葉青作為了未來發展的潛力品牌進行規劃。
白酒營銷專家晉育峰指出,汾酒作為清香型白酒受工藝和產品口感風格的固有影響,市場主要集中于長江以北地區,竹葉青作為保健酒則可以超越地域概念。汾酒公司此次的合并動作或為了借助保健酒突破產品地域局限,獲得進一步的增長空間。
改革 尋找利潤增長點
據悉,2016年竹葉青酒開發冰派竹葉青,促進保健酒發展年輕化市場;2017年汾酒推出了健康白酒新品葛根竹葉青,零售價格在75-450元,為商務用酒主流價格帶。
記者走訪發現,汾酒系列產品在北京市場布局較廣泛,竹葉青則較少。
汾酒現有的品牌內涵“中國酒魂”與竹葉青保健酒的品牌定位匹配度不高,兩者未來能否實現不同品類之間相同營銷模式的契合發展有待觀察。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對記者表示,此次一體化運作背后更多地反映了汾酒面臨的現實問題。汾酒集團與省國資委簽署了考核責任書,必須為企業發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實現改革目標。
事實上,今年2月,汾酒集團與省國資委簽署了山西國企改革的“軍令狀”——《2017年度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和《三年任期經營目標考核責任書》。據悉,汾酒集團2017年、2018年、2019年酒類收入增長目標分別為30%、30%和20%;酒類利潤增長目標分別為25%、25%和25%。此次目標的確定是由省國資委對標白酒行業前10名的平均值確定的。
蔡學飛分析指出,責任書的確立對標了白酒行業前10名,目的是促進汾酒在競爭中進入第一陣營,汾酒在此目標下承受了較大的市場壓力。
晉育峰進一步指出,汾酒頻頻改革,除了市場壓力,還有來自政府層面的期望帶來的壓力。
痛點 市場受到進一步擠壓
據汾酒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34.21億元;實現凈利潤6.02億元。2016年營收為44.05億元。而作為白酒百億俱樂部第三名的洋河2017年上半年營收為115.3億元;凈利潤為39.08億元。2016年營收為171.83億元。
蔡學飛表示,汾酒今年上半年業績增長亮眼,改革成效顯現。但要進入第一陣營短期可能性不存在。與洋河2016年170億元營收相比體量差距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上半年,汾酒省內營收約為20億元,約占總營收的59%;省外營收約為13.9億元,占比約為41%。
蔡學飛指出,汾酒目前尚未實現全國化。就香型發展趨勢而言,近幾年的熱點是醬香型,汾酒作為清香型代表,短期內不會發生較大變化。而汾酒目前也未能形成全國化熱銷的大單品和高端產品。無論從銷售額、主導產品還是熱點趨勢而言,汾酒進入一線陣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實上,在白酒行業回暖的大背景下,眾多酒企進行了改革調整。瀘州老窖開發雞尾酒搶占年輕市場;五糧液整頓經銷商并構建核心終端體系;洋河推出夢之藍手工班搶占高端市場……蔡學飛指出,一線酒企的多元化布局與渠道下沉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型酒企造成擠壓,汾酒全國化擴張難度加大。
晉育峰則表示,未來汾酒需具備“品牌、營銷、組織”三位一體的系統作戰能力,才能在泛全國化市場的基礎夯實和薄弱市場的深度挖掘中獲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