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開始,有關酒類消費稅的改革之言論此起彼伏。9月6日,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財政部已經將消費稅改革草案報送國務院,目前報送的方案或將根據國務院和其他部委的意見進一步修改。其中,煙酒類產品消費稅率可能面臨上調。
有關酒類稅費改革的消息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傳出,箭在弦上。而作為身在其中的酒企們更加關注的是,如果酒類稅費改革落地,那么將帶給企業以及行業什么變化?
白酒稅費改革歷史悠久
在營改增全面推開之后,消費稅改革如今也提上了日程,包括煙酒類產品消費稅率可能面臨上調。
近日,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財政部已將消費稅改革草案報送國務院,財政部官員普遍支持減免日用化妝品消費稅,而煙酒類產品消費稅率可能面臨上調。目前討論還包括提高地方財政在消費稅收入中所占的分成比例。
對此,中泰證券分析師胡彥超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5月1日國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將會受到嚴重影響。因此,消費稅有望下放至地方政府以彌補地方稅收缺口。而對于白酒行業,其認為直接上調消費稅率的可能性不大,更為合理的途徑在征稅環節上從生產端轉向消費端,稅基有所增長,稅收從生產端征收轉為生產、渠道、消費者共同支付。雖然消費稅改革正式文件未出臺,但白酒行業整體稅負加重難免。
雖然白酒消費稅改革方案還未正式出臺,但無論消費稅如何改革,最終稅負都會由酒廠、經銷商和消費者三者共同承擔,只是各自繳納比例可能存在差異。
回顧我國的白酒稅收改革,從1994年正式設立消費稅開始,其間白酒行業消費稅經歷8次改革。尤其重要的一次轉折點是在2001年,白酒稅收政策改為從量從價復合征收,即:從價稅為生產環節銷售收入的20%、從量稅為每公斤1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稅改引發了行業大變局。當時,市場經濟才剛剛興起,大多數白酒企業還是以生產中低檔白酒為主。很多酒企不堪重負,陷入經營困境。一瓶酒幾元錢,毛利算下來就一塊多,繳稅之后根本沒利潤,賣得越多,廠里虧得越多。因為這次稅改,四川全興、沱牌、河南仰韶等這些主流光瓶酒產品逐漸退出市場,一些全國性的低端酒品牌萎縮到區域市場甚至消失。
而在此次改革之前最近的一次白酒稅費改革是在2009年。當時明確了白酒消費稅最低計稅價格核定管理辦法,至今已有7年時間。
或推高行業產品價格
令人好奇的是,白酒企業的消費稅壓力有多重?以貴州茅臺為例,其2015年財報中披露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一欄顯示,消費稅繳納24.86億元,而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為34.5億元。五糧液2015年繳納的營業稅金及附加合計17.85億,其中消費稅12.62億元。消費稅在企業總體“營業稅金及附加一項”中的占比普遍在7-8成之間。
醞釀已久的白酒消費稅改革又將給企業們和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對此,白酒專家楊承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這次稅收改革,或將推高行業價格。在此之前,白酒龍頭品牌,如茅臺、五糧液等已經上演了一波提價大戲,很多企業也是躍躍欲試,如果現在國家要提高“煙酒”產品的消費稅,稅負增加的現實情況下,也給預謀提價的企業一個很好的理由,稅收提高了,終端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曾在今年5月6日,洋河股份以及青青稞均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舉行的2015年業績說明會里,投資者便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事關白酒行業的關鍵詞“白酒消費稅改革”。當時,洋河股份公司董事長王耀表示,關于消費稅改革的問題,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稅務籌劃小組,實時跟蹤稅收改革動態,白酒消費稅改革會對所有的白酒企業都產生影響,不會單單對某一家產生影響,影響的大小具體還要看消費稅改革具體的落地方案。
加速中小酒廠整合
同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該政策落地,一些中小白酒生產企業的壓力會增大,行業集中度會隨之提升。
記者在2016年的中報中可以看到,白酒上市公司的凈利潤普遍高于其他行業,但是,有行業人士認為,這也是少數企業的凈利潤,畢竟這么大的白酒行業,上市企業不過19家而已,而成千上萬的區域酒廠,盈利能力并不強,可以說,從2012年開始,白酒進入深度調整,大多數酒企已經進入微利時代。
如果這次方案落實,即提高白酒消費稅,那么對于整個微利的白酒行業相當于再加重擔。同時,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該政策落地,“白酒消費稅改革對品牌力比較差的中小酒廠而言,會增加其稅負。” 在招商證券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董廣陽看來,“在此背景下,行業龍頭企業會打破地方政府稅收留存的藩籬,加大對中小酒廠的并購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