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過半,盤點整個上半年,酒類市場值得關注的點并不是很多。名酒繼續強勢復蘇,但仍然有很多的企業在渴求創新,希望在白酒一片紅海的市場中通過創新重獲生機。
與白酒相比,預調酒、保健酒相對比較小眾。雖然健康的需求很強烈,雖然預調酒的消費人群是代表未來的年輕群體,但是,2016年,白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6125億,與白酒如此龐大的規模相比,毫無疑問,保健酒和預調酒的市場規模實在是太小,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小眾酒”。
01、“小市場”里的“大玩家”
然而,正是在這些“小市場”里,陸續誕生了一些大玩家。保健酒市場勁酒一家獨大,銷售額據說已經達到72億。預調酒市場也不例外,雖然業績增長不及預期,但是市場層面,銳澳已經在獨享預調酒市場,按照2016年公布的數據,營收已經幾近10億,老牌預調酒企業百加得已經退出專注于朗姆酒。市場上經銷商陸續反饋,銳澳已經在復蘇的路上。
與很多同等規模的白酒企業還在紅海中廝殺不同,他們在獨享一個細分的市場,成為一個品類的寡頭,他們的品牌就代表著一個品類,正如可口可樂之于可樂、王老吉之于涼茶、六個核桃之于核桃露。
當品牌代表著一個品類之后,那么這個品牌將持續獨享品類成長的紅利。在這個過程中,利潤率和市場占有率都會持續飆升,我們可以看到,涼茶也好、核桃露也好,雖然挑戰者眾多,在各自的品類中,他們的領導者地位已經很難撼動。
而對比50億或者10億規模的白酒企業,在龐大的白酒需求下,10個億對于很多地產酒來說并不是很難,而勁酒的72億卻熬了十幾年。
快速成長,無需品類消費教育,這是白酒作為大品類的幸福。
但是幸福的另一面,也有各自的不幸。10億規模的白酒企業一定是在小區域內進行同質化的競爭,如何走出當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在這個牢籠中,一波一波的全國化或者周邊市場板塊化。只是,成者少,敗者多。
小眾酒卻不同,只要能夠成為細分市場的霸者,挑戰者挑戰的成本將非常高,而且可以迅速的全國化,這是小眾酒經歷磨難之后的幸福。
勁酒不但在保健酒市場“熬”成功了,還在湖北市場推出了極具地域特色的“毛鋪苦蕎”酒,很快就突破了20億,一度引得當地龍頭白云邊很緊張。
作為一家有全國化基因,在各個市場啃過硬骨頭的企業,“地產酒”的概念在勁酒的腦海中并不存在,于是我們可以看到,毛鋪苦蕎酒在積極的進行全國化運作。
“保健酒”的基因滲入了勁酒的骨髓,2016年與青青稞合資成立公司,運作納曲青稞酒這一具有西部特色的品類。
今天,已經很難相信有保健酒可以快速擊敗勁酒,而在預調酒里挑戰銳澳的成本也很高。
02、白酒企業的小眾酒探索
很多的白酒企業,也在尋求細分市場的突破。
一部《歡樂頌2》,送來了茅臺悠蜜的暢銷,據說,這款產品早前都是經銷商庫存壓箱底的產品,很多都要臨期。但是很快,這個產品“猝不及防”的迎來了一波小暢銷。當然,悠蜜的路才剛剛開始,沒有人知道作為女性用酒她的未來會怎樣,女性用酒能否成為一個細分市場,都未可知,但已經算階段性成功了。
15日,瀘州老窖發布公告,審議通過了《關于子公司投資設立瀘州老窖百調酒業有限公司的議案》。下屬子公司瀘州老窖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與其他投資方共同投資設立瀘州老窖百調酒業有限公司,其中電商公司以現金方式出資 350萬元,持股35%,為控股股東。百調公司設立后通過預調酒的研發、生產、銷售,將促進我公司以白酒為主線的產業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豐富我公司產品種類,開辟增利增收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