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6年8月,瀘州老窖就推出了一款預調雞尾酒“超體”,這款產品在推出之后并未見太大的動作,市場層面反饋非常少。但是,老窖是為數不多的仍然在堅守預調酒的企業,之前古井、洋河都傳出做預調酒的新聞,如今都已經退出。
相比較預調酒,其實老窖在保健酒市場表現更好。2016年,論道酒業成功復活了瀘州老窖“綠豆大曲”這個產品,帶著濃厚的保健特色,這款產品據說已經突破2個億。
隨后,老窖推出了更多圍繞“原料”創新的產品。
同樣做基于“原料”創新的還有徽酒龍頭企業古井,其所在地亳州是藥材之都,古井利用當地的優勢,推出了健康產品37度“亳菊” 。這款產品目前也在全國招商,而據內部人介紹,這款產品招商沒有任何問題,內部更關心這款產品的推廣與品鑒,而這恰恰是新品類打開市場的關鍵——需要做消費者品類教育,而不單純是品牌教育。
03、小市場里的競爭路徑
在一個大市場中,企業更重要的是做“品牌教育”,一切的營銷活動都是在告訴消費者,“為什么自己的品牌更好”。但是在一個新品類,小規模市場中,需要經歷漫長的消費者品類認知的培育,需要告訴消費者“這個品類是什么,好在哪里”。
一個白酒企業推出新的白酒產品,無須教育市場白酒在什么場景飲用,但是新品類卻不是,在沒有教育成功之前,整體的市場規模會非常小。
有的企業采取了比較討巧的打法,比如搭上大品類的順風車,說自己是白酒,不過是更健康的白酒。這種方式在一定的時間內是有效的,但長遠看,成功更快,壁壘也更低。
如果一個市場需要培育,整體規模很小,最后一定容不下太多的企業,當有企業在市場獲得一定的成功之后,會快速引來模仿者和追隨者,整體的價格水平和利潤空間會被快速的擊穿。
實力不濟的開始被淘汰,市場很快就會完成集中化,于是,在經歷短暫的泡沫之后,剩者為王,開始獨享這個品類,品牌成為品類的代名詞。
這個競爭的過程是殘酷的,但是留下了,卻能夠成為小市場里的大玩家。勁酒就是這一模式的佼佼者,不管是勁酒還是毛鋪苦蕎酒。
創新是任何一個行業永恒的話題,白酒雖然傳統,但是酒精飲料行業卻并不是,假如再將眼光放在更長遠的歷史中,白酒這個大市場也不是今天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