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燕京啤酒業績“三連滑”的敏感期,將接掌帥印的是70后新帥趙曉東;這在傳統酒業中名酒多數是國企的背景下,70后掌舵仍被視為個別現象。不過,在酒業變革期內,越來越多70后高管登上酒業大舞臺,瀘州老窖的“淼鋒”組合、從天洋跨界而接掌沱牌舍得的劉力、有海歸背景重歸豐谷的馬斌、甚至還有青春時尚酒標桿的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
相比于50/60后,作為一個企業的核心決策者之一,年輕的70后們也用實際行動證明他們在企業頂層設計層面也不遑多讓;尤其是在品牌、渠道、產品、營銷等方面給酒業注入更多“年輕”的元素。在“老品牌,新消費”的背景下,我們該如何認識白酒高管年輕化趨勢問題?
酒業變革時期,70后少壯派正走向臺前
自2011年起,白酒行業進行調整變革時期;而在此期間,涌現了一大批70后,甚至是80后的酒業“少壯派”,他們紛紛走到臺前,抉擇一個企業走向。
2011年,在酒業打拼十年的陶石泉,創立江小白酒類營銷有限公司;2012年初,旗下產品“江小白”正式面世;不但掀起了酒業青春酒熱潮,更是引發了一大批跟隨者“瞄準”年輕人消費市場。
2015年,曾經擔任過瀘州老窖股份公司營銷總監、銷售公司總經理的林鋒,被聘任為公司總經理,與董事長劉淼搭班子共同決策老窖的戰略。
2015年,四川豐谷酒業被收歸國有,曾任豐谷酒業總經理的馬斌回歸,出任公司董事長。2016年,沱牌舍得董事會聘任劉力為公司總經理;2017年5月,沱牌舍得董事會選舉劉力為公司董事長。
雖然,翻開酒業江湖各家掌門人的英雄譜,仍然多是50/60后掌管帥印。不過酒業變革期內也涌現出的這批相對年輕的70后決策者們;他們在酒業品牌、營銷、管理、產品等層面都迸發出更多創新的元素,影響著甚至改變著行業。
“年輕”的決策者正推動酒業進步
“淼鋒”組合下濃香鼻祖的青春活力
兩年前,瀘州老窖“淼鋒”組合接掌帥印,由此展開了一系列果斷而行之有效的刮骨療傷。完成品牌“瘦身”,穩定傳統大盤之后的瀘州老窖在兩位少壯派舵手的操盤下煥發出更多的新的活力。
在戰略層面首提占位“濃香國酒”的高度,并力爭業績“重回三甲”;而在品牌推廣傳播、消費者溝通層面更是用七星盛宴、雞尾酒大賽、與《時尚先生Esquire》合作等策略為濃香鼻祖注入時尚元素,提前對接新生代消費者;而在產品層面,特曲也推出晶彩版、二曲推出藍柔以及小酒聚焦瀘小二等專門瞄準年輕人群。而在專為年輕人的新品類研發層面,瀘州老窖在去年推出的桃花醉、白調、Mr.lure等更是掀起白酒年輕化探索風潮……可以說,老窖這兩位“年輕”的高管不僅顯示出他們富有改革的決心、魄力和執行能力;更是讓行業看到新繼承者們推動酒業進步的希望。
天洋新帥“空降”沱牌,老名酒煥新出發
5月26日, 70后的劉力正式出任沱牌舍得董事長。沱牌舍得過去“埋頭苦干”、“潛心搞研創”,卻在名酒品牌混戰中失去應有的份額。自去年天洋成功入主,沱牌舍得這個擁有悠久歷史的老名酒品牌以利潤10余倍的增長向外界宣示老名酒正煥發活力。而隨著新班子的到位,沱牌舍得在挖掘自身優勢資源和名酒基因的同時,變得更加富有活力。
在劉力主政的這一年來,沱牌舍得除了在業績上起勢明顯,更在對外策略以及內部機制上有了較大的改變。據悉,天洋進入沱牌舍得后,一大批年輕人才被引入到各大業務部門,特別在營銷層面,打破以往按區域招聘的方式,如今面向全國召集人才。隨著沱牌舍得的運營總部整體搬遷成都,員工們更加感受到了變革的力量,一位有著十幾年工齡的老員工就曾向糖酒快訊記者感慨,“如今的環境是催人不斷學習、進步,稍微不努力,你自己就跟不上公司的節奏,這和以前在射洪完全不一樣”。
為了讓沱牌舍得重新獲得應有的品牌發言權和市場份額,新班子帶來的與國際接軌的內部運作機制,打通了企業內部的溝通通道,從市場一線到總部變得更加暢通,從而催生了核銷機制的升級,讓簽約經銷商感受到了全新的沱牌速度。同時在行業中率先提出的“零風險退出機制”,更是白酒行業中對建立新廠商關系的一次有力探索。
“少帥”馬斌力挽豐谷迎來復蘇新周期
馬斌從最初操盤豐谷時,就被行業稱為最年輕的“海歸少帥”。年輕+高學識是當時馬斌給外界的最顯著標簽。2012年他選擇離開,隨后豐谷酒業經歷起伏,而在2015年底,再度回歸豐谷的馬斌已然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了。選擇在豐谷的艱難調整期上任,足見馬斌的自信與氣魄。
而隨后的2016年,我們著實在市場上看到了豐谷的各項動作,馬斌從內到外給豐谷帶來了新鮮的活力,扛著歷史包袱往前走,正視自身問題,一年時間下來豐谷在核心市場的鋪市率與辦事處建設、廠商關系恢復等方面都回歸正軌,各項成績讓人眼前一亮。
而就在今年,我們繼續看到這位70后操盤手的新動作。前不久,豐谷最新戰略產品“豐谷內壹”被大量曝光,其時尚簡約的風格充滿國際范兒,外包裝上的年輕化與時尚化給豐谷品牌增添了新鮮感。作為一款超高端的光瓶酒產品,它的推出為豐谷在酒王系列之外,開創了新的陣地。而讓在這款新品上市過程中,豐谷引以為傲的“獨門絕技”低醉酒度則被再次高調提及,目前白酒新生代消費群體以及新商務消費環境中,飲用習慣上多尋求口感的柔和,以及入口的舒適度,豐谷的“低醉酒度”逐漸顯現出優勢,在豐谷酒王之外力推全新戰略產品“內壹”,也能看到馬斌與年輕消費群體的交流意愿。
變革期,如何正確看待白酒“頭部”年輕化趨勢?
眾所周知,年輕化是白酒產業亟待解決的命題。而作為酒業從業人員的高管團隊年輕化、酒二代商二代接班等也是備受關注的話題。我們看到燕京、老窖、沱牌舍得、豐谷等老牌名酒的70后決策者正影響或改變著一個行業的格局;那么,白酒企業的“頭部”年輕化應不應該成為趨勢?
第一,高管團隊年輕化利弊共存。在新經濟時代,年輕人有活力、有沖勁兒、有新思想,更容易溝通協調接受新鮮事物;而高齡化管理團隊更容易固守慣例、墨守成規,不愿意輕易改變和嘗試新模式;由此可見,管理團隊年輕化也具有積極的一面。不過,一個有同齡人組成的高管團隊也會遭遇諸多危機,面臨管理結構連續性和自我更新鮮的問題。
第二,高管團隊相對年輕化是趨勢但不片面追求。從上游生產到渠道營銷,與高新尖端科技、互聯網等類型企業不同,多數白酒行業人士還是認為行業積淀經驗更加重要;而目前白酒國有企業占行業主導的現狀也難以出現年輕高管。不過,老齡化高管始終會退出管理層,而在酒業變革期只是加快了更替速度;在這個總的趨勢之下,目前70后逐漸掌舵企業,一個35-45歲的年齡,實際上也只是相對年輕的。
“在酒業,雖然很多老高管退出,但仍會掌管企業抉擇;一直以來,營銷界提出決斷力、執行力、策劃力、洞察力的區分,這也說明了此關系,在監控力下,企業人才結構年輕化是一種趨勢,但企業是多層結構化的,各種年齡段的管理者都需要,不能盲目片面追求管管團隊年輕化。”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
第三,高管團隊年輕化是企業的運營結果,而不是追求目標。企業對于人才結構的需求是多元性的,而且企業運營是根據戰略目標配置人力資源,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謀求效率提升或降低成本;所以,企業高管層的配置出現相對年輕高管是企業經營需求的結果,而不應該成為企業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