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論壇期間,多位酒業高級領導受邀參加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高級別全體會議。眾所周知,推進“一路一帶”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深遠的意義。而酒業能夠參與到如此重大的國家戰略中,足以說明酒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畢竟“一帶一路”建設是不同國家、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間的深度交流與合作,而作為交際的最佳搭配,無疑白酒就是中國最負盛名的中國特色之一。
時至今日,在國家大的經濟政策的趨勢與引導下,積極擁抱、貼近國家發展大趨勢,對白酒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對此,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認為:“一帶一路是白酒行業發展的機遇,在絲綢之路國際交往的歷史先河中,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產品是絲綢、瓷器與茶葉,是這三樣產品打開了世界貿易的大門。而中國白酒也是一個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產品,而且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嗜好性消費品”。因而,在面臨全球經濟體一體化和消費多元化的趨勢下,中國白酒未來的大發展必將是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國白酒位列世界六大蒸餾酒之列,但是中國白酒的國際化程度與其它酒種相比較,還存在一定差距。盡管以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等為首的中國白酒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但這與國內數以萬計的白酒品牌來說,他們的“出國之路”飽含了多少艱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而“一帶一路”國策的出臺無疑給中國的白酒企業建立了一條便捷的跨國之路,因此眾多酒業寄希望于“一帶一路”國策加快國際化進程,是近兩年來酒類企業較為普遍的愿望。
遙想當年,行進在古代絲綢之路上,人們是靠什么來打發漫漫路途上的寂寥感。我想大抵酒能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會與歷史、時間有過一些親密時刻,如今在交通暢行的新時代中國白酒也能夠輝煌再現。但是“一帶一路”國策為中國企業和民族品牌打造了與祖國一起創建通衢大道、合力對話世界的平臺。白酒在“一帶一路”國策上究竟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中國白酒能發揮哪些能量?中國白酒該如何科學決策最大限度借力實現業績增長和品牌增值?
首先,白酒企業應當充分認識自身的發展需求。“一帶一路”的建設,構建起了強大的內外交流的平臺,這應該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具國際引領性的大型國際事件之一。而此時,對一大批正待亟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企業來說,絕對是一次重要機遇。但這并不意味著,這樣的機遇適合所有國內企業,尤其是白酒企業,雖然品牌眾多,但是真正能夠有拓展國際市場需求的企業并不多,這一來企業應當審視自身的發展需求,不能無的放矢。
其次,“一帶一路”的作用是雙向的。“一帶一路”加強了地區和國際間的交流,所以面對多數目前還不能走出去的企業來講,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能將中國優秀的文化輸出,同樣也可以把先進的文化引進來。眾多白酒企業完全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所建立起來的平臺契機,吸引更多的外國客商進入中國,用中國豐富多樣的文化吸引外商。企業只有充分展現自身文化魅力所在,不出國門同樣也能達到發展的目的。
“一帶一路”的打造是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的,實際上與多數白酒企業的目前發展的格調是有一定差距,更多的需求是為茅臺、五糧液、洋河、汾酒等名酒企業提供了進一步提升空間與舞臺,名酒企業應該做好適應“一帶一路”所能帶來的巨大機遇和市場紅利,充分發揮名酒勢能,依靠國家形象積極拓展對外貿易,讓中國白酒的國際地位再躍升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