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白酒漲價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近日,繼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劍南春等名酒廠后,安徽、河南兩地的地方白酒企業也宣布將上調旗下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或終端零售價。白酒漲價從名酒廠向民酒廠蔓延的原因是什么?這會不會掀起更多白酒廠商加入調價潮?廠家漲價的行為是否已經促使白酒終端銷售層面的售價出現上漲?
地方酒廠跟風
近日,安徽地方酒企宣酒宣布,自5月26日起對該公司旗下產品進行調價,出廠價每瓶提高5元,要求各零售網點的終端零售價格每瓶不能低于70元。值得注意的是,宣酒并不是安徽第一家調整旗下產品售價的酒廠,此前包括古井貢酒、迎駕貢酒、口子窖在內的三家上市公司均已提高了出廠價。
5月19日,口子窖安徽安慶分公司銷售經理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現在口子窖6年的出廠價每瓶漲了10元,為138元。即便經銷商大量采購,這個價格也不能變。”無獨有偶,迎駕貢酒的銷售經理也表示,該公司已經調整了旗下產品的出廠價。
在安徽白酒市場上,古井貢酒是老大。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古井貢酒實現的營業收入是迎駕貢酒和口子窖兩家加起來之和。第一季度安徽四家白酒上市公司總共實現營業收入為41.75億元,其中古井貢酒占比44%,為18.43億元。而本輪安徽白酒的漲價就是古井貢酒帶動的。
一位古井貢酒年份原漿代理商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其從廠家購買年份原漿每瓶已經漲了3元。資料顯示,4月12日,古井貢酒曾對旗下產品售價進行了調整,將獻禮版每瓶價格提高了1元至96元,將年份原漿每瓶價格提高了3元至139元。
不僅安徽的地方酒廠在上調出廠價,白酒消費大省河南的酒廠也在醞釀漲價。仰韶酒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正準備將全線產品提價。而就在上月,杜康已經將杜康1號的每瓶零售價從298元上調到了398元。
地方酒廠提高出廠價或零售價與一線名酒廠此前的提價動作息息相關。拿五糧液舉例說,該公司自去年以來已經連續四次上調了核心產品普五的出廠價,今年3月26日將出廠價恢復到了每瓶679元。
在瀘州老窖層面,不僅去年12月將頭曲、二曲酒的出廠價上調了20%。5月3日,瀘州老窖國窖酒類銷售股份有限公司還發布通知表示,將上調國窖 1573中國品味的零售價和團購價,其中52度500ml×6裝團購價提高至1980元,零售價漲至2588元。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品味是瀘州老窖 2012年推出的超高端新品,不過生不逢時,遭遇了行業大調整,本次瀘州老窖調整中國品味的價格,或是為了國窖1573經典產品價格的提高做準備。
此外,今年年初以來包括郎酒、劍南春、洋河股份、山西汾酒等多家酒廠均上調了旗下產品的出廠價。
那么,酒廠紛紛漲價的底氣來自哪里?
多種原因促使
宣酒強調,該公司堅持傳統的小窖釀造工藝,但近年來釀造成本卻在逐年上升。對于上調出廠價的做法,五糧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公司主要是根據市場供需情況等綜合因素決定的。
上述口子窖銷售經理則表示,該公司調整旗下產品出廠價是因為酒的生產成本在上升,利潤太薄了,只能漲價。
海納機構總經理呂咸遜分析認為,當前名酒廠以及地方酒廠漲價,既合時宜,也有必要。白酒企業漲價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盤整調整期被沖擊得凌亂不堪的價格體系,保證合理的、均衡的渠道利潤;另外一方面是為了迎合白酒消費的“面子”需求,滿足新生代中產階層消費升級的需求。
持有這種觀點的并不只有呂咸遜一人。正一堂營銷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就觀察說,本輪白酒企業漲價與中產階級崛起,我國消費需求的升級有關。在消費者日益注重高品質消費的背景下,廠家希望通過漲價的手段能夠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
中泰證券分析師胡彥超也認為,當前白酒行業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如江蘇目前消費者在商務、婚慶等場合的酒水消費水平為300元以上,安徽也提升到了100元。而公務消費在白酒消費構成中已經被擠壓到非常小的程度,由2012年以前的 40%大幅下降到2014年以后的 5%以內,商務和個人消費成為了白酒市場的主力。在此背景下,為了迎合消費升級的需求,酒企提價是趨勢所在。
確實,當前我國中產階級數量已增長至1.09億人,中國中產階級去年的財富為7.34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和日本。而在我國諸多穩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促消費等宏觀調控措施的促進下,消費對我國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不斷增強,消費升級類商品的增速也在不斷加快。
不久前,茅臺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崇林在股東大會上就判斷說,未來行業高端酒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中端酒的集中度也會加大,低端酒則會上升到品牌層面。而當前我國中端以下的酒基本都是區域強勢品牌,幾乎沒有全國性品牌,未來隨著消費的升級,消費者會減少對低端酒的消費,市場會向優質健康的白酒集中。
除了消費升級的因素外,楊光認為,還與過去兩年包括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酒廠在戰略層面進行的大幅調整,目前已經見到了一些效果有關。此外,還與當前白酒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好轉不無關系。
確實,不管是2015年年報還是今年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白酒上市公司都交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營收和利潤出現雙位數增長的不在少數。如今年第一季度茅臺營收同比增長16.91%,歸屬凈利潤同比增長12.01%;五糧液方面營收同比大增31.03%,歸屬凈利潤同比上漲31.91%;瀘州老窖營收同比提升16.01%;歸屬凈利潤同比漲10.01%。而由于業績出現好轉,酒鬼酒、水井坊等還摘下了ST的帽子。
業績好轉讓白酒企業漲價的底氣更足。但在招商證券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董廣陽看來,本輪白酒廠家漲價與過去不同,雖然預計接下來還有一些企業跟風漲價,但是要想重現2009年到2012年的持續漲價趨勢概率不高。
董廣陽認為,2009年到2012年白酒售價持續上漲,是因為由于2008年4萬億投資拉動后,基建上馬,地產增速快,帶來了對白酒的猛烈需求,催發了廠家提價的空間。但是近段時間以來,白酒企業的漲價,更多的是在白酒行業經歷三年調整期后,行業進入緩慢回暖期,企業的底氣和實力在提升,目的是為了增加廠家的渠道費用投入空間,這種決策是由于供給端廠家主動發起的,與之前的由于需求端拉動的局面完全不同。
終端倒掛嚴重
值得一提的是,與廠家的信心十足相比,目前渠道層面的信心并不足。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盡管廠家提價了,但是終端白酒的售價并沒有上漲多少,倒掛現象嚴重。
華致酒行連鎖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宇清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廠家出于自身的戰略角度考慮,提高了出廠價,該公司會積極配合,但最終會不會被市場認可將由消費者說了算。
目前從消費層面說,市場并沒有徹底回暖,想要回到過去的輝煌也不可能,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起碼今年都不會出現。雖然彭宇清表示他不便評論廠家的戰略,但是從目前市場的銷售終端看,經銷商的信心并不足,大家也都不樂觀。
“我們從市場了解到的情況看,雖然現在白酒銷售有增長但都是沒有利潤的增長,經銷商的日子普遍難過。”彭宇清透露說。
對此,楊光頗為認同。他強調,目前白酒廠家雖然把出廠價提升了,但是經銷商層面的認可度并不高,他們比較謹慎。因為終端還沒有出現大幅回暖的局面,需求也還沒有達到供不應求的局面。
王崇林也坦言,從行業層面看,目前行業的產能還偏大,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中國酒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563家,完成釀酒總產量1312.80萬千升,同比增長5.07%,但白酒消費量還不足產量的一半。
而從幾家白酒上市公司的年報看,雖然營收和凈利潤的數據都比較好看,但是庫存量卻在不斷加大。數據顯示,去年茅臺、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的庫存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洋河股份的庫存量甚至大增55.34%,但銷售量同比卻減少了0.81%。
白酒行業專家鐵犁分析說,雖然本次有不少白酒廠家都提高了出廠價,但是漲價的大部分都不是主流核心產品。如劍南春主流產品是金劍南、銀劍南,但是這次漲價的是水晶劍南春和東方紅,瀘州老窖也不是上調的國窖1573,口子窖主要賣的是十年和十五年產品,而洋河和古井是微調,五糧液是因為去年年底壓貨太多,為了維持價格穩定。
5月19日,當記者在走訪酒便利北京石佛營店時發現,雖然白酒廠家調整了產品價格,但是終端售價并沒有大幅提高。如以在眾多白酒廠家中漲價最多的五糧液為例,該店店長表示:“今年以來五糧液普五的售價就沒有出現大漲,中間有段時間還出現了一定下降。目前我們在做‘5·19’活動,只賣666元,活動持續十天,廠家給予了一定支持。”
在酒仙網、1919網上,五糧液普五的售價也比出廠價高不了多少。如雖然酒仙網官網上五糧液普五標價729元,但是只要下訂單就會立減50元,算下來只需付款679元。同時在1919京東旗艦店,普五下單就減60元,最終只需669元。
“售價和出廠價差不多,這不叫漲價,叫倒掛。”鐵犁直言不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