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川酒在產能、營收、利潤等均位列全國白酒第一的同時,不忘給自己施壓,省市各級政府在品牌建設、市場開拓、原酒發展、標準制定和專家人才隊伍培養等方面給企業不斷提出更高要求。而正是保持高強度的緊迫感,讓川酒得以持續將資源、產區以及品牌優勢轉化為強勁的增長動能,為中國白酒行業的升溫造勢助力,并捍衛“川老大”的行業地位。
近日,川酒一季度數據出爐,各項經濟指標增長明顯,規模企業實現營收661.5億,利潤破百億。其中上市酒企營收平均增幅達到40%以上,在產業端展現出極大的拉動作用。2018年,是川酒軍團向“3500億戰略高地”發起沖鋒的關鍵階段,在天時地利之勢下,各級部隊相繼亮出作戰計劃,攻堅戰役已然打響。除此之外,近年來一批“特種部隊”的加入,再給川酒陣營帶來令人期待的暢想空間……
先頭部隊扣關,三年攻堅戰已打響
>>>“五大王”扛大旗
對于收入、利潤以及增長幅度都達到近五年最好水平的“濃香大王”五糧液來說,到2020年集團要力爭銷售收入突破千億元,其中酒類銷售額要達到600億,川酒帶頭大哥要“承包”川酒2020戰略目標的17%,壓力自然不小。
在“主品牌+五糧系雙驅動”戰略下,五糧液400億和系列酒200億元的沖刺同時開啟。在鞏固超級大單品五糧液在高端白酒陣營的核心地位的同時,五糧液將任務進一步分解,未來重點打造五糧春、五糧醇、五糧特頭曲、尖莊等一批20億級、50億級乃至100億級的大單品。
此外,隨著系列酒“向自營品牌聚焦,向中高價位產品聚焦,向優勢品牌聚焦”方針的推進,意味著更強的資源投入和管理升級,而通過做大做強腰部產品體系,將成為五糧液完成新跨越的重要支撐。
>>>“瀘先鋒”沖刺300億
2017年瀘州老窖重回百億陣營,階段性勝利剛剛取得,老窖又馬不停蹄開啟了2020年沖刺300億的新征程。
昨日,在國窖股東大會上,國窖1573劃定了最新的戰略規劃,2018年銷售要超過100億元,并在2020年超過200億元,并且將國窖產品系列劃分為上量、形象和投資類三大定位,“濃香國酒”的自我注釋得到了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品牌復興戰略的加緊推進讓瀘州老窖產品線也獲得了全方位品牌加持,特曲陣營的進一步定位細分,亦將領攜瀘州老窖系列酒完成百億突破。此外,在健康白酒和創新型白酒領域的率先布局,讓瀘州老窖獲得新的百億業績落腳點。
>>>“李將軍”鎮守次高端
劍南春在業內被戲稱為“李將軍”,足以顯露其身上的“盛唐豪氣”。當前市場環境下,一向低調的“李將軍”正在名酒一線競爭舞臺上攻城拔寨,這位川酒陣營的準百億大將身上擔負的使命和期望值一直不小。
從產品端來看,在次高端擴容和消費升級的持續帶動下,劍南春機遇突顯,次高端王者的稱號有望得到鞏固,特別是劍南春旗下水晶劍作為目前白酒市場中僅有的幾個百億級大單品之一,依靠品牌價值和品牌沉淀,品牌張力和爆發潛力不可小視。但隨著一批名酒及區域龍頭相繼推出次高端新品,或抬高產品線,并將水晶劍作為對標方向,讓劍南春面臨不小沖擊。
高質量行軍,“虎狼之師”有話說
>>>“郎軍”加速品牌升級
“還想認認真真再做10年酒”的“狼王”汪俊林信心滿滿。
2018年的郎酒依然氣勢洶洶,在完成品牌重新定位后,青花郎、紅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四大戰略產品再度啟航,在市場布局和深耕運作上加快提速,銷售業績增勢向好,初步構成“一樹三花”新格局。
對于將百億目標提上戰略議程的郎酒來說,醬酒市場的持續火熱和自身小酒龍頭的雙驅動將加快這一目標的實現。其中煥新上市的小郎酒更是喊出三年破百億的口號,為小酒市場吹響了新的競爭號角。
而圍繞青花郎展開的品牌升級行動將觸角遍布核心終端、國際舞臺、重要活動現場,讓其超級大單品潛力漸顯。而川酒軍團2020戰略目標的實現,則需要更多具有郎酒這般“猛、狠、準”性格的偏將。
>>>水井坊與舍得的側翼力量
在2017年四川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白酒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力爭培育銷售收入超50億的企業兩家。目前來看,處于高速增長期的水井坊是最有希望完成50億跨越的川酒品牌,而擁有歷史底蘊和名酒基因的舍得酒業,則也蘊藏巨大潛力。
2017年,水井坊創了白酒上市公司最高營收增幅記錄,以74%的增幅取得20.48億的營收。目前水井坊定下2018年以40%的增速實現近29億的目標,按此增速在2020年完成50億是大概率事件。加之其在次高端、高端戰線的聚焦戰略推進,水井坊成為繼五糧液、瀘州老窖后高端核心市場中的又一川酒品牌。
對于完成企業改制,步入“優化生產、顛覆營銷”戰略關鍵階段的的舍得酒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行。雖然要在三年內實現50億難度不小,但如今品牌發展步入正軌,未來仍舊可期。
隨著沱牌與舍得的雙品牌運營的逐步深入,并且在壯士斷腕式的產品調整后,舍得酒業在繼續挖掘其名酒價值的同時,在次高端市場通過推新品、穩價格、控市場等策略再次掀起風云。未來將通過繼續優化產品結構,并改革營銷管理體系,分品類和分公司運作,加強一線市場團隊建設等舉措實現“品牌振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