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青稞酒一紙公告,斥資1.4億收購中酒網90%的股權,意味著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在春季糖酒會時推崇中酒網“通過并購間接上市”的方式已然塵埃落定。中酒網通過出讓控股權的形式來獲取發展所需的資金和資源,標志著酒類垂直B2C電商的泡沫開始消退,酒企觸網開始更加理智,整個酒水電商環境更為和諧,即中酒網曲線上市使酒業更加清醒。
酒水行業,尤其是白酒行業,習慣了酒企主導的產銷體系,習慣了人海戰術的產品推廣,在一浪高過一浪的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酒企想快速搭上“互聯網+”的車,卻不知道如何轉型。另一方面,在資本的助推下,C2C、B2C、O2O甚至C2B都在不同行業創造著暴富神話。越來越多的酒水從業者開始反思,打敗自己的不是互聯網,而是自身思維的僵化。
面對互聯網,酒業總是慢半拍。2013年,酒業熱捧電商及微博等;2014年,酒業熱捧O2O、C2B及微信等;2015年,酒業熱捧互聯網+及眾籌等。熱點即眼球,眼球即人氣,人氣即風口,站在風口上的“豬”忘乎所以,尚未刮飛的“豬”在等下一個風口。
風停了,幸運的豬安全落地,不幸的豬摔得粉身碎骨,雄鷹摘下豬面具開始繼續發力。后知后覺的豬們才發現,大家原來不一樣,我是借風來滿足飛翔的愿望,他是借風節省體力以便飛的更高。2015年,中酒網曲線上市,標志著酒業垂直B2C及酒業O2O的風力減弱,弱到稍微笨重一點的豬在天上都難以起飛。
中酒網曲線上市說明電商泡沫逐漸散去。酒水行業的規模萬億以上,電商不足百分之一,僅此一句話就足以抬高酒類電商的估值。加上網絡流量大多集中于前三位的電商平臺,垂直電商平臺更不會超過兩位,所以酒類電商的估值在沒有參照物的前提下居高不下,區域酒類電商也紛紛上馬。如今青青稞酒不足2億元便實現對中酒網的控股,殘酷的事實表明,未上市的酒類電商的銷售數據并不真實,夸張的程度令人咋舌。中酒網作為媒體長談的酒類電商企業尚且如此,勢必會對酒仙網、購酒網、也買網等造成較大影響。
中酒網曲線上市表明酒企觸網更加理性。在酒水行業調整期,觸網、轉型及跨界成為共識,觸網者眾,成功者寡。觸網酒企大體分為三類:自建電商平臺、與垂直酒類電商平臺合作、進軍綜合類電商平臺。如今看來,把互聯網當成尾貨處理渠道、新品上市渠道、品牌傳播渠道,僅僅是在做“+互聯網”的工作,而離“互聯網+”還很遠,更別說具備互聯網基因。發展多年的酒企,尤其是上市酒企,盲目觸網無異于自我革命,投入越大損失越大。酒企如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飛奔的汽車,停下來改變方向代價太大,不如尋找另一輛同樣飛奔的汽車,把資產進行不斷轉移,方是上策。如今青青稞酒并購中酒來獲取“互聯網+”,雖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目前是最好的選擇。
中酒網曲線上市挑明酒類電商競爭見底。2013年中酒網成為雙十一的黑馬,其O2O的運作理念讓酒業眼前一亮;2014年酒仙網率先啟動“酒快到”,中酒緊隨其后推出“馬上喝”,同年酒仙網重金險勝1919酒類直供保住雙十一酒類電商老大的地位,爆發了業內熟知的“口水仗”;2015年上半年1919酒類直供總部一分為三,中酒網通過出讓股份曲線上市,酒仙網發力國外進口啤酒及互聯網+。酒類電商的競爭從空中拆臺到線下用戶的爭取,戰略及戰術演變為手段及手法。如今,中酒網不足2億元曲線上市,對于同行來說已然戰無可戰,恰恰應證了2014年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雙十一之后的感慨,戰是為了不戰。
綜上所述,中酒網曲線上市,于酒業是件利好之事,不良競爭逐漸消失,讓更多的同行開始圍繞著“盈利”做文章。
中酒網于酒業,在斗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妥協,在妥協中斗爭。
歡迎讀者關注歐陽的后續文章:
“曲線上市為中酒網埋下隱憂”、“酒仙網錯打的三張好牌”、“酒業互聯網+需滿足四個條件”、“酒業O2O誰能笑到最后”……
歐陽千里:酒水行業研究者,獨立媒體人,靠上酒戰略顧問,佳釀網專欄作家,濟南酒類協會首席顧問,多家平面媒體及網絡媒體特約撰稿人,微信zuiwengqia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