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中產的崛起以及整個中國消費者“喝少點”、“喝好點”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化,高端酒以及次高端酒一定有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白酒行業的強勢復蘇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業外資本進入。
白酒市場大幅回暖
“成為第一就會變得孤獨,而孤獨容易讓人得意。茅臺有句話叫做‘居安思危,居危思變,居變思進’。保江山比打江山難,成為頭部競爭之后,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要以永不停歇的步伐創新、改進和奮進。”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崇琳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共生產白酒1198.06萬千升,同比增長6.86%;完成銷售收入5654.42億元,同比增長14.42%;實現利潤總額1028.48億元,同比增長35.79%,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度提升26.5個百分點。
酒業營銷專家晉育鋒則用“漲價持續、創新驅動、分化定型”來形容2018年的白酒產業。他對記者分析說,2017年白酒行業僅是一線高端品牌引領下的結構性復蘇,大量非上市公司和地方性品牌仍在水深火熱中掙扎。“需求結構和消費形態的變化、供給側改革帶來的成本上漲,推動了以茅臺為首的高端品牌白酒漲價。消費升級帶來的結構變化是少喝酒、喝好酒。”
2018-2023年白酒加工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明,2018年白酒行業的關鍵詞可以概括為“價位換檔、寡頭格局”。他認為,超高端酒競爭格局已經明晰,高端酒和次高端酒會競爭激烈;次高端價位以下,地方龍頭將和全國品牌進行競爭。
對此,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對記者說:“從‘產業為王’到‘產品為王’,中國酒業即將進入‘消費為王’的時代。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尤其是在名酒企的帶動下,中國白酒行業復蘇信號明顯。2018年中國酒業將進入新的確定性增長通道,迎來新的發展周期。但是,酒類營銷渠道對互聯網工具的利用率還很低,O2O的新零售商業模式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在消費端層面,酒類消費正從被動式商務分享向個人享受型轉變。”
小酒企差異化競爭求生存
與區域龍頭酒企不同,小酒企試圖通過差異化、個性化產品在白酒市場分得一杯羹。
近年來,以小郎酒、江小白為代表的“小酒”勢頭正猛,小包裝酒在今年糖酒會上也是身影頻現。遼寧村井坊酒業有限公司新推出了125ml的“小酒簍”白酒,終端售價為25元左右,主要針對70后消費者。此外,衡水衡小白酒業有限公司推出了125ml“衡小白”、重慶走院子酒業有限公司推出了100ml“點小酒”等。這兩款“小酒”包裝不僅小巧精致,還印有時下流行語,瞄準年輕消費群體。
2016年,江小白銷售額突破4億元。而根據2016年3月21世紀經濟研究院聯合京東發布《2017線上酒業消費報告》,江小白在2016年線上銷售規模同比增長超過10倍,遠超線下增長速度。
據業內人士介紹,“小酒”源于“小餐飲”,而“小餐飲”也是“小酒”的主要消費場景,因此目標受眾決定了“小酒”的品牌塑造方法和溝通方法。目前,“小酒”市場已進入品類專業化時代,存在營銷過度等諸多風險。“小酒”企業生存不易,如不能堅持品牌特色就會被市場淘汰。
業內人士分析,“小酒”已進入市場競爭期,區域型酒企甚至一線酒企都推出了相關產品。但從品牌格局來講,“小酒”的主導品牌并不多,很多處于局部銷售,因此尚擁有廣闊市場前景。
除“小酒”外,宜賓涼露酒業有限公司還把在糖酒會期間推出的“涼露”定位為“吃辣喝的酒”,且原料中加入了荷葉、菊花等,瞄準年輕消費群體。青海興諾杞業發展有限公司則在糖酒會期間推出了“千生杞”枸杞白酒,主打“健康”牌。貴州馬燈酒業有限公司推出的“馬燈酒”則用配有光源的馬燈造型容器盛酒,在包裝上實現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