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糖上一個比較響亮的聲音就是宜賓酒,在這款具體產品背后承載的是:核心川酒產區宜賓除超級寡頭“五糧液”之外,其余企業的抱團取暖!據了解,產品背后依托的是宜賓酒股份有限公司,這也是中國首家區域酒企聯盟,這家公司是由宜賓規模以上的28家大、中、小酒企聯合出資組建,每家企業出資額在100萬~5000萬之間,出資額決定了每家企業在股份公司中的所占股份。宜賓酒公司成立后,這28家企業同時將成為宜賓酒公司的原酒基地,當然,這28家的日常經營保持不變。
截至到2015年,宜賓市規模以上白酒企業62家,幾乎有一半企業進入了該聯盟。其中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是敘府酒業,2016年銷售額在10億元規模以上。大致可以看出,通過這種企業聯盟的形式,生產落地產品,構建原酒基地,目的是通過規模效益提高市場的溢價能力,四川邛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周志元這樣評價。
值得關注的是,同樣作為川酒核心產區的邛崍,這個曾經在90年代名噪一時的原酒產區因為原酒輸出商業模式的衰落,因為缺乏核心品牌的市場引領(目前規模較大的只有文君、金六福),因為內部的無序競爭與各自為政,目前亟待商業模式重構,推動原產地品牌轉型的重任,問題的核心是:這個重任誰來接棒?怎么接?
“邛酒+”!邛酒究竟需要加什么?
客觀來說,相比瀘州與宜賓,邛崍在原酒生產能力方面并不差,直到現在,一到邛崍你首先能看到一張極為直觀、頗為震撼的圖片:中國邛崍原酒地圖,圖上有著密密麻麻的標識,以邛崍為中心,將原酒輸出到全國的許多酒廠,直到現在,這依然是行業內不能說的秘密。小編現場了解到:
目前,邛崍市擁有白酒生產許可證企業168家,規模以上白酒企業25家,建成白酒窖池3萬余個,白酒年生產能力約30萬千升,儲酒能力約為100萬千升。此外這里因為強大原酒輸出能力而被稱為“原酒奶牛”,當然這里的釀酒歷史也比較悠久,最早能追溯到“文君當壚、相如滌器”的千古愛情佳話,目前由于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邛崍過去核心的盈利模式:原酒輸出(OEM)遭遇很大困境:
一方面,過去黃金十年催生了產能泡沫,許多原酒企業盲目擴大產能,導致現在背上了較大的資金壓力,現金流成為較大的現實問題;同時,由于商業模式的單一,企業品牌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與培育,“有產曲,無品牌”現象明顯,產區內部企業之間傾軋嚴重,惡性競爭導致產區溢價能力較低,優質的濃香原酒賣不上價;
另一方面,隨著品牌的集中度加強,原酒輸出模式日益落時,核心是酒企傳播過程中的“名不正,言不順”,本來就是屬于灰色地帶的利益環節再次遭遇打擊,賣的人越少,價格越低;價格越低,現金流越困難;現金流越困難,銀行擔保越壓力大,惡性循環式的許多邛崍的原酒企業陷入了“無法自拔”的怪圈。
核心問題是:產能轉化不成銷售能力,無法變現;商業模式單一,無法尋找新的贏利點;產品品牌塑造能力不足,始終停留在賣原酒這一鏈條的初級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講,邛酒+,需要“+”的是優秀的產品經理、復合的商業模式和落地變現的渠道能力。
此外,還有一點就是對比宜賓酒,我們能發現落到具體的產品層面“邛酒”本身品牌比較尷尬,諧音釋義并不好聽,瓊與窮相近,與國人追求財富的美好愿望其實是背離的。因此盡管早在2015年6月就由邛崍市建投集團牽頭,與8家白酒骨干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成立了國有控股和民營參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四川邛酒集團有限公司,但距離資源整合、彰顯市場效益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