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瞬息萬變。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到后調整時代,其典型特征是以消費者為中心,而圍繞消費者便出現了各種新鮮好看好玩的新生代品牌,比如江小白,以年輕消費群體為營銷核心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那么傳統的白酒品牌是否會在新一輪的消費浪潮中被年輕消費者拋棄呢?這些看起來老氣橫秋的品牌前景如何?相反,延續了數千年的白酒之所以仍然根深蒂固,是否又說明白酒僅僅玩時尚還遠遠不夠呢?
圍繞這個話題,作為中國白酒新老品牌的典型代表,孔府家酒業總經理劉濤與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CEO陶石泉在今年糖酒會期間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老”較量。
挑戰雙方簡介:
江小白:青春小酒,緊貼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趨勢,被稱為是行業中的一股清流,大獲成功之后,成為近幾年白酒的新貴勢力。
孔府家酒:背后是孔子和儒學這個強大的產品背書,無論是從釀造還是文化,都是正宗的傳統勢力。
通過在一些不同的角度,對這兩種由截然不同的基因造就的品牌,進行一些探討和思想的碰撞,可以為后來者指明方向,提出引導性的建議,所以,在這個框架之下,對話重點探討了以下三個問題。
看點
01、輕與重的分配
問題:對于未來整個白酒行業的發展來說,重資產型企業和輕資產型企業哪個才是行業的主流?
陶石泉:“這是一個辯證問題,其實我們一開始是個資產比較重的企業,從2012年下半年我們才是自由的,”陶總如是說,“我們很多企業把渠道促銷做的非常重,我喜歡把原本特別重的地方把它做輕,因此傳統型廣告在整個營銷額體系中占比非常低,另外一點,在渠道方面,盡量去掉中間環節,頂多兩級渠道到達終端,不僅中間環節減少,且更可控。行業要想走向未來,我們應該多一點辯證的思維,我認為是需要做重的地方絕對不能做輕。”對此,陶石泉解釋到,對于技術人才配備,江小白是超前匹配,這就是一個辯證思維,對于中國白酒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品質加品牌的“雙品”戰略,好的品質是根基,而江小白便是將兩方面著眼于長期去做。
劉濤:傳統企業重資產較多,但這恰恰成為競爭優勢。比如孔府家這樣的傳統名酒地標大、基酒庫存重、人員多。占地可以用來開發旅游,借助孔子的旅游資源,孔府家可以接受三十萬的旅游人次;對于基酒來說,只生產三年以上的基酒,再生產出來的基酒自然又成為老一點的基酒,因此品質優勢非常明顯。缺點是人員負擔相對比較重,但可以向上向下延伸,向上讓供應商來廠中生產,向下自建物流隊。
看點
02、新與老的“博弈”
問題:針對品牌的新與老,在未來與消費者的溝通當中該如何去看待?
劉濤:“我個人認為,新與老的概念不應該以企業歷史來判斷,而應該以是否創新來作為標準。在歷史上,孔府家是一個非常創新的企業,是低度白酒的引領者,是當時第一個敢在央視打廣告的酒類企業。”此外,劉濤提到,走到今天,孔府家又面臨一個差異化的環境,應該先從產品入手,再從品牌入手,酒體上打造‘儒雅濃香,君子之酒’,從包裝上讓孔子文化煥發生機。
陶石泉:以老房子為案例說明新老各有長處,這還是一個辯證統一的關系,只要是白酒,都有老的成分在里面,關鍵要看定位,傳統文化可以有新的表達,很多東西都是傳統文化的當代演繹,江小白名字的來歷就是傳統文化的一個現代表達,白酒未來走向國際化,應該辯證地用現代方式表達傳統文化。
看點
03、里與外的“較量”
問題:行業外的資本進入和業內從業者,哪個更能給行業帶來創新?
陶石泉:“我覺得本質不在乎誰來做,出身如何,在于兩個問題,第一,是否有格局,第二是否有耐心。”同時,陶石泉認為,中國白酒行業到現在競爭激烈,但競爭水平并不高,真正有格局的創新者不夠,所以有格局有視野有實力的投資集團進入行業非常好,多交行業外的朋友可以借鑒學習。不管業內外,都要辯證地去看,要看的長遠,做的扎實。
劉濤:“只有朝陽行業才會吸引跨界資本和跨界人才,所以,第一,白酒行業還是一個充滿了想象力的行業;第二,跨界很痛苦,但是仍有成功的機會,華為、小米都是跨界成功的企業?赘医涍^這么多年的改造,現在雖然有很多收獲,但挑戰還是很大,現在給孔府家的時間還不是很長,再給我們一點時間,望大家拭目以待,我們還在孔府家提升的路上!”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陶石泉一直奔波于白酒行業,從華澤集團到后來自己做江小白,可以算得上是徹徹底底的白酒出身,對于酒業來說,既有豐滿的感情也有豐腴的愿望,希望通過自己多年對酒業的分析與研究,對白酒加以改制;與其剛好相反的劉濤,屬于業外跨行而來,帶著全新的互聯網IT思維來審視這個古老的企業,他們更多的是注重于對孔府家的品質提升以及對產品和營銷方式的改造,給老酒帶去新活力,激發新動力,增添新魅力。
結語:
作為新老品牌的代表,孔府家和江小白的發展都可謂是行業的經典案例,如今,兩大品牌的碰撞更為未來的整個白酒經營發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考,也為“新老品牌較量”的問題找到了一個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