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喜歡地理、歷史、旅行、探險,甚至是懸疑小說的人,似乎都會對北緯30°這條緯度線情有獨鐘,在眾人眼中,它不僅神秘且神奇,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國,也醞釀出了中國最頂級白酒品牌。
在這條被譽為“地球臍帶”的生命線上,得天獨厚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是天然的發酵容器,滋養著繁衍千年的微生物釀酒菌群,也造就了一個個白酒品牌,在這條中國白酒的“黃金釀酒帶”之上,邛崍產區一直占據重要位置。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邛崍白酒作為四川白酒以及中國酒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貢獻了力量,也留下了遺憾,樹立了認知,也被固化了認知。
特別經歷行業深度調整期,以及白酒消費市場和產區發展風口的更迭后,邛崍愈發直面變革與升級的緊迫性。政府、企業如何與行業、大眾建立起符合時代特征的全新聯系,成為關鍵方向。
2021年,邛崍的一系列動作釋放了明顯信號,C端破局與行業認知重塑將是未來幾年的核心內容,今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定下戰略框架與路線圖的邛崍產區,揭開了新一輪振興大幕。
01、振興的十字路口
“邛崍是一座因酒而興、與酒共生的城市”。
邛崍三面環山,得天獨厚的崖谷小氣候,年均氣溫16.5℃不僅有利于微生物的得以繁衍,并形成了一個天然酵池。海拔4000多米的萬年冰川經慢慢融化、滲透、流淌直至谷底,富含豐富的礦物質,其中鉀鍶泉水偏硅酸含量達79.42%,世界領先。
這難得的崖谷小氣候,溫暖濕潤,微生物繁多而活躍,鑄就了邛酒獨一無二的口感,讓人沉醉,擁有不可復制的特征,像極了勃艮第的優雅與加勒比的神秘。
但較為遺憾的是,邛酒長久以來未在大眾端形成自己的產區IP,并且行業圈內部對于邛崍產區的認知根深蒂固,對產區定位和功能的認知較為單一。近年來白酒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分散的中小品牌發展受阻,產區競爭力和活力面臨巨大挑戰。
那些造就邛酒輝煌的基因,如今需要換一種方式來傳遞產區核心價值,特別是要跳出傳統行業圈認知,呈現風土人情、地理特色以及釀酒產業基礎間的融合之妙。
縱觀中國白酒產區的發展史,不管是四川省內的宜賓、瀘州,還是貴州的仁懷,山西的呂梁,江蘇的宿遷,在做大做強產區的路上,都離不開產區政府重視和政策扶持。特別是當前醬酒熱潮下,仁懷產區的崛起為我們認知產區聚合,實現綜合競爭力升級提供了重要參考。
今年4月,邛酒產業振興發展大會暨成都首屆天府酒莊文化周召開,酒業圈立刻感知到了邛崍這份“重磅聲明”的價值。邛崍要以開放共贏的姿態,精心策劃酒城建設,發揮背靠國家中心城市帶來的區位優勢和消費潛力,打造以酒為名的城市IP,其中高品質酒莊集群的規劃與建設提上日程。
然而好戲才剛剛開始。
8月10日,一條重磅消息傳出——成都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酒集團”)正式宣布成立,注冊資金5億元,由邛崍市國有資產投資監督服務中心100%的持股,是邛崍市服務于白酒成都產區產業生態圈的第一家國企。
它將擔負整合產區原酒、系統性地打造產區品牌、提升產區形象、講好產區白酒故事,以及打造適合產區長遠發展體系的重任。旗下的成都夢工場酒業有限公司、成都酒業集團投資有限公司、成都市北緯三十度酒業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分別負責產業鏈整合創新、金融賦能和產區品牌塑造三大業務板塊。
可以說,邛崍政府在戰略配套上為產區振興構建了一個關鍵平臺,但在缺少頭部品牌引領和原創IP帶動的邛酒,能否通過全新戰略布局改寫未來,升級行業認知并重塑行業地位,依然要面對不小的挑戰。
但能夠明確的是,“振興邛酒”如今已在政府引領下進行資源整合和拓展,邛酒品質標簽與邛酒酒旅標簽的升級,被納入新的戰略路徑中,C端吸粉、行業立旗、城市與酒的深度捆綁等構想也正在進入落地階段,在這個十字路口上,邛崍產區的流量效應正在匯聚。
02、待解的“酒旅融合”
據統計,2021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邛崍市累計接待游客82.84萬人次,其中景區及新業態景點接待游客57.21萬人次,其他鄉村游及活動接待游客25.63萬人次,累計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043.42萬元。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邛崍的歷史瑰寶、山水稟賦、文化精粹與現代產業耦合共生,迸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
2300多年的城市文明賡續留下了古火井、邛窯遺址等珍貴歷史遺珠和文君相如文化、南絲路文化等獨特人文印記,倚靠龍門山脈賦予了邛崍生物多樣性等優越生態資源,構成了鮮活的城市記憶和豐富的文化遺產。
而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自然匯集成了邛崍酒旅融合發展的決心和底氣。但如何發揮邛酒產業的優勢,以產區品牌帶動產品品牌發展,成了破題白酒產業發展的關鍵。
邛崍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德彰曾指出,邛崍已成功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面對2000多萬人口的消費市場,邛酒產區要加大酒旅融合探索,以酒莊集群等形式,搭建酒的實體化展示、體驗、消費場景,營造新的消費場景,在酒旅融合發展中推動品牌品效提升。
邛崍這座雪山下的山水公園城市,一直是成都近郊休閑度假的熱門地,2300多年的人文歷史底蘊也讓它擁有極高的旅游擴展空間。
當下酒文化及白酒酒莊作為新的特殊旅游資源,正掀起中國白酒產業新一輪發展熱潮。在上月由邛崍市人民政府召開的酒業青年企業家座談會上,資深國家白酒評委、國家酒檢中心專家委員的嚴志勇表示,“以‘酒旅融合’為課題的產業融合發展戰略,酒+旅游正成為國內新時代引領酒水行業發展的新風口。新的融合發展模式也意味著新的市場機遇,以及新市場格局的重塑。”
但從目前其他產區的推進進度來看,“酒旅融合”還需要深度挖掘,仁懷模式、瀘州模式亦或是宿遷模式,都是建立在各自的地緣風土之上,而背靠西部中心城市成都的邛崍,擁有較高起點。
作為川酒成都產區的核心承載地,邛崍能夠立足國家中心城市產區的區位優勢和金融、科創、市場、人才等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中國白酒純糧品質典范區、酒業品牌活力區、白酒創新策源區、酒旅融合示范區。
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雄厚的產業基礎的邛崍,需要圍繞生態旅游、人文歷史、川西林盤等優勢推動“酒旅融合”發展,并有針對性的完成產區品牌的推廣與營銷,其中打造專屬IP和特色酒節,是邛崍將優勢資源釋放的重要途徑。
不久前,連續舉辦十幾年的瀘州老窖封藏大典被瀘州政府納入非遺序列,對于產區來講,一個持續締造并貫穿C端與行業的產區特色節日,便極具塑造價值。“白酒+生態”“白酒+歷史”“白酒+人文”都可以實現融合,將邛酒、文君、邛窖、自然、古鎮、冰川等眾IP賦于產區之中,從而真正將邛崍全面推向社會,傳遞這個城市因酒而興的時代語言。(原標題:神秘北緯30°下,邛酒正破題“融合”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