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從酒業盈利能力下滑、白酒消費群體斷層和糧食安全三個方面入手,對白酒行業的發展前景表示堪憂,認為企業若不改變,只會被跨界的淘汰,而若逆勢,無非被時代車輪碾成灰,最后也總是歷史的塵埃。
佳釀網易子城認為,白酒作為我國獨有的產物,其經過數千年的歷史傳承綿延至今,其在一定程度上已是人們的剛需。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人們消費的日趨理性,白酒行業正在適時的調整以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經濟環境。
陳行軍老師之《中國酒業—警世恒言》,原文如下:
經濟增長放緩 酒業盈利能力下滑
目前,國內經濟下行,據2015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GDP顯示,全年增長6.9%, CPI是3%,整體經濟表現疲軟。
在這樣的一個經濟背景下,2015年中國酒業的總增長率是5.4%,據中酒協統計,規模以上酒企是2689家,其中虧損企業299個,企業虧損面為11.12%,整個酒業2015年只勉強跑贏了CPI,若談酒業已然觸底反彈似乎還言之過早。
跑不贏GDP只能證明企業虧損,跑不贏CPI只能證明企業犯罪,跑不贏M2只能證明企業無能。
事實上,道理很簡單,整個國民經濟雖然增長放緩,至少在增長,但是作為營收同比持平,甚至是下滑,其就是跟不上時代步伐,也將面臨著虧損;貨幣逐年在貶值,CPI都跑不贏,那證明企業深陷虧損的泥潭,企業連貨幣貶值的速度都跟不上,不是犯罪是什么;跑不贏M2,企業有多少業績和利潤都是賠本,因為銀行不斷放水,企業不能水漲船高甚至遠遠高過,那么企業的資產就被稀釋了,企業不是無能是什么?
消費群體斷層 酒業面臨嚴峻考驗
其實,白酒作為特殊的快消品,其消費群體大多在中、老年人群。換言之,酒水消費群體不過就是集中在85前的老酒民里,就這三四億的老人家或許每天在飲用白酒!有人說,白酒行業已然呈現探底逆勢上漲,這簡直是在自我標榜。
白酒企業說我在年輕化,我在時尚化,我也在小瓶化,我也在低度化。其實,無論是降度、年輕化、亦或走時尚路線推出時尚小酒等等,但收效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酒企以為想有就有,這無異于紙上談兵!除了耍流氓的自嗨外,酒企覺得會跟年輕消費者輕松溝通?
中國的85后是物質豐富的一代,白酒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以說中國白酒企業對85后幾近兩億的消費者似乎無能為力,所有的白酒企業都在講品質講出身講情懷講格調,跟85后的消費者是否有很好的溝通,當老酒民十年后還剩下多少?年輕人不斷成長白酒企業就能抓得住?
糧食安全問題或凸顯 酒業亟待提高釀造技藝
近年來,白酒收藏市場火爆,個人認為,白酒(私藏定制是小眾)收藏應從兩個方向著手,即地產和特色。地產酒要講求本地強勢化、特產名片化,而特色則要凸顯本地功能化、特色強勢化。
當然,看待白酒企業的發展或是與時俱進,其要從更高的角度可能更具現實意義。
產業經濟學的核心是價值鏈,價值鏈的關鍵是技術創新和價值鏈產生的裂變!環境經濟學重點是經濟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和自然制約。所有經濟學的理論建立在兩點之上:人或組織是理性“經濟人”,資源是稀缺的。
從兩者的交合觀點來說,中國日益增加的社會需求或許會對中國的糧食儲備安全和農業耕地以及自然生態的破壞!白酒或黃啤事實上已經成為危害中國糧食儲備安全和自然環境最大破壞的推手。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才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而且白酒企業在產品價值鏈中過度鯨吞社會財富造成酒企及行業客戶的野蠻式生長。
中國企業大多是用行業標準最低限度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安全來保證企業的超額利潤,就像我們說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底線一樣,技術創新不過是拮取超額利潤的噱頭。
社會不停在發展,技術進步不斷在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會因為某個企業或行業標準停滯,企業若不改變,只會被跨界的淘汰,而若逆勢,無非被時代車輪碾成灰,最后也總是歷史的塵埃!
相關閱讀:陳行軍:白酒發展遭遇瓶頸 未來前景堪憂
酒業亟待復蘇 誰會是下一頭站在風口上豬?
中小酒企區域強勢 酒業方能呈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