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是人類最早學會釀造的酒類之一,早在6000年前,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已經會釀造葡萄酒了。2000多年前, 饒安邑產紅棗,齊人多食棗和飲棗酒;時值秦朝年間,徐福便在饒安邑命人建造酒坊,釀制棗酒,以御寒驅潮;而到了漢高祖五年更在饒安建千童縣,東方朔便以紅棗配合香草再度精釀,釀成的酒汁稠粘手、味香甜,飲之滿屋噴香,其香氣經旬不歇,在當時廣為流傳,使得饒安的釀酒業迅速發展起來。
事實上,果酒就是利用水果本身的糖分被酵母菌發酵而形成的酒。果酒原料來源廣范,百果皆可入酒。我們可見的有草莓酒、青梅酒、桃子酒、枇杷酒、楊梅酒、桑椹酒、荔枝酒、水蜜桃酒、葡萄酒、芒果酒、西瓜酒、龍眼酒、百香果酒、火龍果酒、石榴酒、梨子酒、柚子酒、柿子酒、蘋果酒、芭樂酒、蓮霧酒、菠蘿酒、木瓜酒、香蕉酒、檸檬酒等等。所以,果酒較之其它酒類,其最為豐富多樣。
水果滯銷明顯 深加工將是水果產業未來突破方向
前一段時間,網絡上、微信朋友圈內總能看到《幫幫果農吧,安徽淮北百萬斤蘋果滯銷,千余戶果農欲哭無淚》、《這么好吃的靈寶蘋果在家里堆積如山,幫幫果農吧!》、《上好的橙子難道只能爛在地里?! 幫幫果農吧!》、《幫幫果農:3000萬斤梨滯銷》等等這樣的文章。
這些文章,一方面表明如今不少果農開始懂得利用互聯網來尋求解決銷售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產水果所面臨的嚴峻挑戰,增產不增收,不賣就爛掉。
水果的滯銷是中國果農面臨的嚴峻問題,也是地方政府和農產品面臨的嚴峻問題。短期解決水果滯銷無非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各種渠道和力量銷售;二是深加工,果脯、果醬、果醋、果酒等。
目前“三農”很多領域仍是投資洼地,但增長很快,農業投資平均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而中央政府也在不斷通過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調動更多社會資金、金融資本投向“三農”,成為“三農”政策的一個亮點。
農業,才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口,而水果產業是中國農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特別是水果深加工是未來水果產業的重要突破方向。
酒水市場廣闊 果酒發展前景可期
前文說過,白酒和黃、啤酒之類,事實上已經成為危害中國糧食儲備安全和自然環境最大破壞的推手。(見《陳行軍:白酒發展遭遇瓶頸 未來前景堪憂》)從國家糧食安全角度來說,白酒和黃、啤酒規模絕對會受到限制,而果酒則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當前,中國每年水果酒的消費量為30多萬噸,僅占全國酒類消費總量的5%,相當于平均每2人年消費一瓶750ml的水果酒,占世界人均水果酒消費量的6%。據了解,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水果酒精型飲料消費量為人均6升,而中國的消費量僅有0.2—0.3升,相差發達國家達到20—30倍。所以,中國果酒消費水平與世界還有很大差距,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果酒的市場總規模達到1196億元,非葡萄酒的果酒市場規模為120.8億人民幣,占整個市場的10.1%,且呈現逐步擴大發展態勢。據《2014到2018中國果酒研究報告》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果酒銷售額的年增長率為15%,預計2018年果酒行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
因此,巨大的果酒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知名白酒企業前來掘金,其中最為人所矚目的當屬中國白酒行業領頭羊貴州茅臺和五糧液。
迎合新生代口味 果酒將是酒業新風口
前文說過,白酒企業對85后的消費者無能為力,恰恰說明白酒產品不符合年輕一代的飲用需求。(見《陳行軍:白酒發展遭遇瓶頸 未來前景堪憂》)
反觀果酒,其天然綠色、度數低、健康、口味豐富,有利于調節情緒、保持身材、有益健康,與其他酒類相比,果酒對于護理心臟、調節女性情緒的作用更明顯一些。果酒中雖然含有酒精,但含量與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來非常低,一般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
葡萄酒雖是全球第一大果酒,但其是西方舶來文化,跟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和酒文化格格不入,從糖度方面分類(干型、半干型、甜型、半甜型)恰恰失去了水果的原有果香和果味,真正的果酒應該是具有濃郁的水果香味和果味。
隨著預調酒的百億市場破滅和葡萄酒高速增長,而這也恰恰教育了85后2億的消費者和1億的中國適齡飲酒女性,讓消費者知道什么是健康酒,什么是果酒!
果酒,中國酒業新風口;果酒,是符合中國實際國情和農業產業的新風向。
本文作者陳行軍,原題目《中國酒業—喻世明言》
相關閱讀:陳行軍:白酒發展遭遇瓶頸 未來前景堪憂
酒業亟待復蘇 誰會是下一頭站在風口上豬?
中小酒企區域強勢 酒業方能呈現百家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