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宣傳中稱“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貴州茅臺近日深陷輿論漩渦。貴州茅臺對此回應稱,糾結百年前獲獎等次的爭論實在沒意義。不過,這一“金獎爭議”卻成為導火索,令整個白酒行業遭到虛假宣傳的質疑。
業內專家指出,白酒企業之所以熱衷于搞虛假宣傳,比拼誰的廣告做得大,主要是沒有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好酒”評價體系。而要改變白酒行業亂象叢生的現狀,一是要盡快著手修訂已滯后的行業標準;二是要呼吁白酒企業腳踏實地地誠信經營,同時也有賴于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設定合理的游戲規則并加強監管,盡早清除損害行業發展的“毒瘤”。
怪象一:一酒得獎眾酒升天
茅臺最近惹上了一件麻煩事:有媒體撰文稱,茅臺宣傳的獲得“巴拿馬金獎”是假的。白酒行業老大被指造假,這一消息頓時引起各方關注。事實上,在此之前,關于是否獲得過“1915年巴拿馬金獎”這一問題,茅臺已經多次受到過酒業同行和公眾的質疑和炮轟。
2010年6月18日,山西汾酒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汾酒唯一榮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白酒品牌甲等大獎章95周年紀念大會”。會上,汾酒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秋喜首次公開指出:“四川、貴州等地很多知名企業此前都稱自己的酒曾獲得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完全是虛假宣傳。”
對于多方質疑,茅臺一直沒有正面回應,一時間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在同行和消費者的不斷質疑下,貴州茅臺日前不得不在其官方網絡平臺作出回應,稱“茅臺當年巴拿馬獲獎是有史可查大家都毋庸置疑的事實,在此前提下糾結于對百年前獲獎等次的爭論,實在沒啥意義。”
對于此事,白酒專家鐵犁認為,拿國際大獎來做宣傳無可厚非,很多酒企都是這么營銷包裝的,這也是企業文化傳承、品牌傳播的一部分。還有專家指出,酒企用國際獎項進行宣傳,關鍵在于獲獎信息真假、所獲獎項的含金量多大。而有沒有得“巴拿馬金獎”,這是一個事實判斷,囿于時代變遷,盡管不易考證,但卻不能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將其作為既定事實來進行營銷宣傳。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夸大獎項以及沒有得獎卻虛稱得獎的情況,還有的酒企在利用大獎宣傳的時候,大打擦邊球,意圖以偏概全。工商部門曾在市場巡查中發現,有酒廠在其生產的某某牌系列酒的裝潢上全部標上了“中國名酒”字樣。經過檢查,該酒廠生產的46度、54度白酒曾被評為“中國名酒”,而該廠生產的其他系列酒則無此桂冠。對于酒企熱衷于宣傳獲獎的情況,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酒企獲獎信息只可作為購買的參考因素,不可過于迷信獲獎信息。
怪象二:年份酒虛標現象普遍
除了在獎上做文章,很多白酒企業還慣于在年份上做手腳。20世紀90年代,古井貢酒推出“10年原漿酒”,將“年份酒”的概念移植到白酒上。年份酒的出現讓白酒價格翻升幾倍、幾十倍甚至更高。而在白酒營銷模式單一、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酒企基本以年份為賣點。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曾做過抽樣調查,銷售額前100名的白酒生產企業,近80%都推出了年份酒,年銷售額加起來近百億元。然而,目前國家并沒有出臺關于酒齡的標準,也沒有相關部門鑒定年份酒中陳釀的含量。因此年份酒市場仍處于企業各說各話的混亂局面,人們無法明確判斷出哪些才是真正的年份酒。在陳列著成百上千個白酒品牌的柜臺前,消費者總是被標簽上的“天價”年份酒弄得暈頭轉向。
在白酒業內曾流傳著一個夸張的段子:“有企業用牙簽蘸一點陳酒放在酒池里攪一下,一池老年陳酒便生產出來了。”段子的內容有些夸張,卻道出了年份酒的亂象。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專業委員會專家賴登輝介紹,存放二三十年及以上的白酒,用不同年份的酒勾兌后,當年的基酒含量至少要超過50%才能標注酒齡。而現在大多數白酒年份酒恰好相反,大部分最近幾年的基酒加少量的年份基酒,標簽標注的卻是少量基酒的年份。
“年份酒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這在業界早是公開的秘密,只是沒有人愿意捅破這層窗戶紙。”有酒企負責人曾對媒體透露,對“年份酒”怎么標、標多少年,我國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和法規,于是“年份酒”成了白酒廠商的“數字游戲”,怎么標都可以,從監管和執法角度講,也基本處于盲區。
相形之下,年份標注在國外酒類生產中有嚴格規定,在多種用于調制的原酒中,只能以最低年份來標注,并且監管程序十分嚴格。酒企從原料購進開始就有稅務登記,一旦造假可能被行業集體封殺,弄虛作假的成本之高遠超我國。
怪象三:勾調酒號稱“純糧釀造酒”
據了解,白酒品質有地域之別,不少酒企都會從四川、貴州等地采購原酒勾調灌裝,這在業內被稱為液態法釀酒或固液法釀酒,是符合生產規范的。但一些企業明明生產的是“勾調酒”,卻仍然在包裝標簽中標注原料為高粱、小麥等,以“勾調酒”冒充“純糧釀造酒”(即固態法釀酒)銷售。
對于此種亂象,貴州醇總經理潘寧曾公開指出,市場上七成的所謂純糧釀造都是虛假宣傳,主要集中在中低檔白酒市場。“每年各個白酒廠家的產能、銷售等數據在行業內都是透明公開的,純糧釀造需要至少兩到三年的周期,然而市場上近兩年來,白酒銷量遠遠高出正常產能水平和發展速度,由此明顯可知,大量的白酒是經過勾兌完成。”潘寧此話一出,引起軒然大波。
據了解,2013年,國家食藥監總局頒布新規,嚴格規范白酒標簽,不得以液態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態法白酒,不得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等。然而,這種蒙騙消費者的伎倆在現有技術檢測手段下無法被識破。四川省釀酒研究所副所長楊官榮表示,“純糧釀造酒”是我國傳統的、主流的釀酒工藝,被業內認為品質最好但成本也相應較高,與“勾調酒”相比,兩者雖工藝不同、口感不同,但從化學成分上還難以具體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