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白酒行業走向規范化的重要一年。本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多個文件,對行業內的產品概念和術語進行界定。特別是臨近年底,《白酒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征求意見稿)》的出臺更是引發強烈關注。
按照規定,過去數十年概念模糊的年份酒第一次有了硬性標準:年份酒必須在標簽上標注所使用各種基酒的真實年份和比例。新規之下,過去諸多酒企自我標榜的年份酒概念將不再適用,偌大的年份酒市場也將迎來洗牌。
這樣一則新規在2022年深刻影響行業格局已成必然,問題在于,未來中國年份酒市場將會何去何從?“真年份”會籍此一躍成為最大行業熱點嗎?
01、在大霧中前行
要看清年份酒的未來,需要對其過去有個大致的了解?陀^來說,國內年份酒市場在過去始終處于一個野蠻生長的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后期,國內白酒行業進入一輪發展低谷,窮則思變,酒業相關新模式、新概念層出不窮。中國白酒在這輪調整中開始了向高端化進軍的腳步,而“年份酒”的出現也正在此一時期。
1996年,安徽某酒企推出一款“十年陳釀”,開年份酒產品之先河。由于當時“年份”概念在消費者中尚未普及,該產品面市后銷量不佳,反倒為后來者鋪就了錦繡前程。2004年,國內某知名酒企一口氣推出了15年、30年、50年、80年的系列年份酒,并輔之以強力宣傳,白酒市場為之一振,年份酒自此大放異彩。
如今回望這一歷史時刻,不少人心中恐怕五味雜陳——“80年陳”這種說法其實在年份酒登場之初就已出現,一個概念在其發展的早期階段就已表現出某種不足。
此后的近二十年里,年份酒隨著中國白酒行業的整體發展一路高歌猛進。據《大河健康報》報道,到2018年,我國白酒企業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注冊的有7000多家,其中有5000多家白酒企業推出了年份酒,前100強酒企更是有80%以上推出了年份酒。
而早期的不足也衍生出諸多亂象:任意夸大酒體年份、滴幾滴老酒就自稱足年份酒、以包裝上的數字打年份“擦邊球”……近些年媒體的相關報道屢見不鮮,年份酒市場秩序混亂飽受消費者詬病。
可以說,由于沒有國家監管層面的標準規范,年份酒始終在模糊地帶游走,就像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一直在大霧中前行。
02、由亂向治
進入2020年,中國年份酒市場銷售規模破800億元;2021年,突破千億大關(據中國酒業協會發布《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年份酒市場的不斷發展與多年存在的野蠻生長狀態極不匹配,這一現象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2020年8月,央視財經頻道黃金時段《經濟信息聯播》播出了《年份酒亂象調查》,在長達8分鐘的新聞中,記者通過暗訪的形式調查了貴州仁懷市茅臺鎮多家商鋪,踢爆了該地存在已久的“年份酒”制售亂象。央視記者在欄目中發問:“年份酒市場發展這么多年,這些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同年5月,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年份酒”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建議》。該文件指出,中國白酒年份酒只有將“真年份”酒的生產標準與消費者的認知接軌,統一為“釀造完成進入窖藏到灌裝入瓶或入壇的時間”,消費者才能真正放心消費。
種種信息昭示著變革即將來臨,與此同時,一些企業已經意識到年份酒市場的問題及背后商機,開始主動對產品進行升級。
2020年前后,以貴州醇、潭酒為代表的一批企業瞄準消費者痛點,推出了“真年份”產品,將酒體的年份真實作為產品突出標簽,貴州醇掌舵者朱偉更是在公開場合言必稱“真年份”,在業內形成風浪。從2020年到2021年,除一些小酒廠外,包括郎酒、酒鬼、舍得、國臺、珍酒、金沙等在內的一批企業均推出了以“真年份”、“真實年份”為主打理念的產品,甚至連長期淡出公眾視線的昔日白酒標王秦池也計劃推出“真年份”醬酒產品。
至2021年12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征求意見稿,對年份酒模糊地帶進行重點規范,要求酒企在標簽上必須標注所有基酒的真實年份和比例。年份酒終于結束了在規章制度上多年來的“裸奔”局面,“真年份”從此成為對產品的硬性要求。
值得回味的是,酒體的年份真實本就是年份酒理應具備的最基本特征,但中國年份酒兜兜轉轉了近30年才重新審視這一價值點——不得不說,這一過程盡管曲折,但總算圓滿。
03、“真年份”在成為趨勢
梳理國內年份酒市場的這一輪發展歷程,我們有理由預測,年份酒市場在2022年將會迎來更強監管,而“真年份”也有望成為酒業一大熱點。
從新規公布背景來看,這是國家市場監管局首次對年份酒設規立范,象征意味明顯。新規雖然目前只提到產品需標注真實年份、比例,更多側重綱領性要求,但未來很可能有配套細則的跟進。如此看來,對于年份酒的規范必將不斷深入,國內年份酒市場將迎來一輪強監管,出現新氣象。
而這一新氣象的最大特征很可能是“真年份”。一方面,在貴州醇、枝江、潭酒等一批酒企的不斷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年份酒生產企業加入到“真年份”陣營,“真年份”已從當年的涓涓細流變成如今的行業洪流;另一方面,國家監管層面新規的落地將使得“真年份”成為評判年份酒優劣標尺,這也會帶來年份酒產品的集體轉向。
這一趨勢從企業端已經顯現出來。
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在白酒類大項中,含“真年份”及諧音“臻年份”、“珍年份”的商標注冊信息總計77條,其中2021年申請的占40條;來自天眼查的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關于“真年份”、“真實年份”的酒企注冊信息79條,其中2021年注冊成立的26家。
標準在逐步明晰,秩序在步入正軌,“真年份”在成為趨勢。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新規的落地,行業對“真年份”的關注度只會更高,消費者對“真年份”的認可也會不斷加強,不排除“真年份”會逐漸成為年份酒的一種代名詞,在2022年頻繁出現在人們的討論中。到那時,年份酒市場將結束野蠻生長,進入到一個年份數據公開、透明的新時代。(原標題:新年猜想:“真年份”會成為2022年最大行業熱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