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酒類行業發展普遍經驗來看,全球烈酒排名前5的企業綜合市場占有率超過60%,然而,目前中國白酒排名前10的企業市場占比不到20%,遠遠低于國際水平。近年來,中國酒類行業出現了加快向品牌集中、向文化集中、向產區集中和向大企業集中的趨勢,首先是在啤酒行業初步完成了集中,2017年啤酒行業排名前5的企業綜合市場占有率達73%。因此,對標國際市場,我們拍腦袋得出白酒未來也會出現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走勢,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的結論。
為了證實這個結論,我整理了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總營收、總凈利潤數據和17家上市白酒公司的營收、凈利潤數據,如下表所示:
首先要對表中數據做個說明,17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營收、銷量數據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化,造成了數值上下滑的假象,實際17年規模以上酒企的營收、銷量等同比都是增長的,同時,金徽酒上市最晚,其統計數據只查到14年以來的,因此我們可以先看看統計口徑一致,數據齊全的2014——2016年的數據。
從這三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上市的17家公司營收總和占規模以上企業總營收的比例在21%左右,提升幅度非常小,TOP5中除了老窖因為14年出現了特殊的斷崖式下跌造成基數低,隨后兩年有所提升外,其他的幾乎都是維持不變,說明這三年絕大部分白酒企業的增長都是來自于行業的增長,并沒有通過蠶食他人的市場份額來獲得體量的增加,另外,從這三年的數據也可以看出,17家公司凈利潤總和占規模以上企業總凈利潤的比例也穩中有進,說明上市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有所提升的,這也即意味著這三年里,白酒行業之間競爭并不是很激烈。
另外拉長到08—16年來看,除了白酒整個行業深度調整的13、14年17家上市企業的營收、凈利潤之和占總營收、凈利潤的比例出現下滑外,其他年份基本都是維持穩定或者穩中有進,同時13、14年雖然行業調整,凈利潤出現了大幅下滑,但是整個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營收仍然在增長。這也剛好和13、14年出的政策可以對應,因為對公消費限制影響最大的就是高端酒,而高端酒的玩家幾乎全是上市公司,高端被砍了,但整個行業營收卻仍在增長,也即意味著這兩年低端酒的發展是逆風在起飛,這也可以從低端龍頭順鑫農業的財報數據看出端倪,在這兩年里順鑫農業的營收利潤雙增長,明顯好于其他上市酒企。
至于2017年的數據雖說行業數據統計口徑不一致,但是通過比例情況我們可以看出,茅臺的份額是有顯著提升的,而TOP5中的其他四家公司雖然也有提升,但幅度基本相當,這說明行業龍頭標桿茅臺已經走在了集中度提升的最前面,其在行業中已經有了超然的地位。
另外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越往表后(順鑫農業只是因為其作為低端龍頭且含有其他業務放在最后),對應的企業體量越小,其營收、凈利潤的占比其實這些年提升幅度是非常小的,尤其是將17年的營收、凈利潤用16年的數據代替測算比例,則除了TOP5,其他上市白酒企業的行業占比幾乎沒有提升,這也就意味著,17年行業集中度提升出現了拐點,并且確實是向龍頭企業在集聚,尤其是凈利潤,TOP5已經占據了規模以上企業近50%的份額,其中茅臺一家就占據了整個行業超25%的凈利潤,這同樣也可以從低端酒龍頭順鑫農業的財報數據看出端倪,在這幾年里順鑫農業的營收占行業的比值基本是穩定的,沒有進一步提升,18年雖然凈利潤大幅提升,實際只是以前受其他業務流血拖累前幾年業績虛低造成的。
綜上,對標國際市場,拍腦袋得出白酒未來也會出現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走勢,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的結論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