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費者迭代、與年輕消費者對接的行業課題下,低度白酒再次成為眾多酒企謀劃的重點,也是向年輕消費者示好的重要策略。但近日,酒食匯記者在市場走訪時發現,在皖北市場白酒“低度化”的風向標有了悄然改變,高度白酒有了再度興起的趨勢。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
01、消費理性化,高度白酒再度興起
近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不斷提高,伴隨飲酒觀念的逐漸轉變以及年輕群體的崛起,白酒低度化、飲酒理性化以及健康化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趨勢。而從世界范圍來看,主要蒸餾酒的酒度大部分在43度之下,因此有行業專家認為“中國白酒低度化勢在必行。”但為何在皖北市場,白酒消費并沒有向行業所預示的“低度化”方向發展,反而高度白酒悄然興起呢?
據調研,皖北高度白酒興起的主要價格帶為150-400元價格帶,以一線白酒品牌和地產名酒為主。在皖北市場劍南春、瀘州老窖、全興大曲全部將高度酒作為主推產品。而在地產名酒中高爐家、沙河酒業也有高度酒作為戰略產品重點運作。其中,沙河酒業以沙河古壇為載體提出了“帶頭回歸老式白酒”的戰略定位,僅界首市場4個多月的時間里,沙河古壇現金回款就達到了1000多萬。
而在以低度酒為絕對主導的中低端價格帶,高度白酒堪稱“稀有物種”,因此同價格帶高度白酒優勢十分突出。如市場零售價在80元左右的50°紅淡雅五糧醇,憑借全國化品牌、高性價比、喜慶包裝和高度酒的標簽在徽酒競爭最為激烈的大眾消費價格帶占據一席之地。
而在光瓶酒中市場中,零售價在50元左右的53°玻汾在高線光瓶酒中更是一枝獨秀,僅阜陽市區年銷售額就達600萬元左右。
有經銷商表示,以前皖北地區酒風濃厚,且酗酒、拼酒的現象比較常見,在這種情況下低度白酒更能滿足消費者“大口喝酒”的豪邁需求。但近年來,在整體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少喝酒、喝好酒”的消費趨勢已經明晰,消費者飲酒過程中從拼酒轉變為品酒,高度白酒的酒味更加醇厚,品鑒感覺相對較好,消費者更認同“高度酒=好酒”的認知,從而再次贏得市場。
02、高度酒回歸是真趨勢還是假未來?
一方面名酒企業紛紛把低度化作為企業主要發展戰略,而在市場層面高度酒卻悄然興起,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局面。那么高度酒回歸到底是真趨勢還是假未來呢?
《2018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中曾提到:“雖然目前80后為白酒的主要消費人群,不過90后酒友們的消費占比正快速提升,極具消費潛力,而他們相對更偏好低度化白酒。”
“長期以來,白酒企業在品牌傳播過程中,重視文化的塑造而忽略技術層面的品質表達”,白酒分析師蔡學飛表示,“因此消費者對低度白酒的認知存在大量誤區。事實上除了一些資深酒民對高度白酒存在偏好,對于絕大多數酒民,特別是新生代消費者而言,低度白酒更符合其健康、易飲的消費需求。”
一長期從事釀酒技術的人員表示,從技術角度講,低度酒需要用更好的高度基酒才能研制出品質優良的低度白酒,因為低度酒由于度數低了,刺激感減弱,酒里面各種味道更加難以協調,這反而對釀造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行業資深人士表示,高度酒的興起一方面面是消費者認知的暫時性缺位,另一方面體現了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在高端酒層面,目前高度白酒仍是消費者的主流選擇,雖然低度白酒未來將成為酒業新發展方向,但消費者培育仍需要行業合力,強化科普,使更多消費者科學認知、正確選擇,形成健康、理性、高品質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