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新疆天山北麓·瑪納斯葡萄酒產區風土研討大會”(以下簡稱風土大會)在具有“釀酒葡萄天堂級產區”的新疆瑪納斯成功舉辦,在國內外葡萄酒領域引起轟動。
風土大會由瑪納斯縣人民政府、新疆釀酒工業協會、中信國安葡萄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由上海新聞晨報、知味葡萄酒雜志·教育聯合主辦。
大會有幸邀請到了新疆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巴代、昌吉州黨常委要建軍等自治區、昌吉州、瑪納斯縣各級領導,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國家葡萄酒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中信國安葡萄酒業副董事長總經理蘇斌、首席釀酒師弗萊德·諾里奧(Fred Nauleau)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頂級葡萄酒專家:世界著名酒評家、法國《費加羅報》葡萄酒專欄主筆貝爾納·布爾奇 (Bernard Burtschy),智利最著名釀酒顧問、干型風土和葡萄酒老藤專家、獨立釀酒人協會創始人安德列·韋斯特赫弗(Andres Sanchez Westhoff),葡萄酒大師、知名葡萄酒作者、西班牙熱干型風土專家皮特·麥克翁彼(Peter McCombie),新西蘭梅西大學教授、新西蘭政府初級產業部顧問馬爾科姆·里夫斯(Malcolm John Reeves) 。另有100多位企業及媒體嘉賓參與了本次風土大會。
在25日實地走訪瑪納斯產區代表酒企中信國安葡萄酒業的瑪河葡園及酒廠的基礎上,國內外專家非常有激情地在研討會上對比分享了他們的種植及釀造經驗;而段長青教授結合自己在瑪納斯與中信國安葡萄酒業長達7年的實地研究,首次發布《新疆天山北麓瑪納斯產區赤霞珠葡萄酒風格的發掘與固化》風土研究數據報告,成為了本次大會的亮點。
風土研究意義重大 小產區是關鍵載體
葡萄酒是一種個性化的產品,風土所包含的地塊、土壤、微氣候等因素會影響釀酒葡萄的特性和品質,因此研究風土對于葡萄酒發展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巴代致辭
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巴代在致辭中就對本次研討會表示了高度肯定:“今天我們來到天山北麓產區共同探討葡萄酒的風土課題,進一步挖掘新疆葡萄酒產區風土特性,通過借鑒國外葡萄酒成熟產區的發展經驗,對新疆葡萄酒風土特性進行研究、交流,這對我們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尊重風土條件,按照葡萄品種特性對產區進行更多的細分才能充分體現葡萄酒的個性。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葡萄酒分會秘書長王祖明在大會主題發言中就表示,對風土的挖掘也正是天山北麓瑪納斯小產區探索的意義所在,根據地塊特性篩選出合適的品種,釀造出適應不同市場需求的各個等級的葡萄酒。他也特別提到,“個性化是產區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更重視品牌建設工作,把市場推廣納入產區規劃中。”
國內首個風土研究數據報告 7年實踐成果非凡
作為本次風土大會的亮點,中國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葡萄酒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教授現場首次發布了《新疆天山北麓瑪納斯產區赤霞珠葡萄酒風格的發掘與固化》風土研究數據報告,以科學方法論和詳實數據來詮釋“風土”。“在科學和技術有聯系之前,許多優質葡萄酒產區風格的形成,或小產區特征的固化,是依靠一代代釀酒人技術的積累。中國作為一個新的產業發展國,我們采用‘倒推法’來加快這個時間進程,即先研究該地區的風土特性和葡萄酒風格的關系,再運用科學辦法總結出合適的技術,讓風格在酒中得以體現”,段長青如是說。
中國農業大學葡萄與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葡萄酒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段長青
而這正是他多年來深入瑪納斯產區,率中國農大與中葡酒業合作科研項目組,嘔心瀝血,深入一草一木,調研當地土壤氣候,對小產區研究、品種引進、樹形改良、葉幕調控、光合效能等方面進行科學實驗及研究,所得出的“精準調控、定向釀造”的行之有效的種植及釀造辦法。依托此方法論,段教授對瑪納斯產區赤霞珠葡萄酒風格的發掘與固化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結論不僅對本產區乃至整個中國的赤霞珠品種選育、種植釀造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份報告的發布,對中國的風土研究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